夫妻闹离婚都不愿养孩子 数次将其丢街上(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夫妻闹离婚都不愿养孩子 数次将其丢街上(图)
2009年09月06日 14:36 来源:重庆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渝碚路派出所民警安抚哭闹的“渝碚路”。 记者 张质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一对二婚夫妻育有一子,近段时间两人闹起离婚。这一闹不要紧,他们直接将两人共同的孩子丢弃。第一次民警找到孩子的外婆将小孩送了回去,可前日小孩再次被送到警务室。

  这次一连两天都没有人来接孩子,而且这次外婆租住的地方也找不到人了。民警无奈之下当起了保姆,让他们棘手的是,他们也不知道这保姆还要当多久。

  市民发现迷路男孩

  民警送他找到外婆

  本月2日,沙坪坝区渝碚路菜市场,有人发现一个两岁的男孩迷了路,于是将孩子送到了沙区公安分局渝碚路派出所。

  据接警的民警回忆,男孩两岁多,性格有些内向,但是耍熟了之后又变得特别活泼,贪玩好动,吵着要雪糕吃,他们都一一照办。不到半天时间,孩子就把衣服全弄脏了,还尿了裤子,于是民警们又借来小孩的衣裤给他换上。

  当天,民警经过多方寻找、打听,终于找到了小孩父母经营的一家茶馆,茶馆正好开着门,茶馆里只有孩子的外婆在。民警将小孩交给了孩子的外婆。

  男孩再进派出所

  父亲来电不愿接

  本月3日上午8时许,渝碚路派出所接到一女子报警称,一小孩在街上走丢了,她送到了派出所附近的社区警务室。民警将小孩带回派出所,一见小孩,几位民警很惊讶,“这不是昨天送回去的那个‘渝碚路’吗?”

  原来小男孩头天迷路时,民警问他叫什么名,他不说,于是大家就干脆给他起了个“渝碚路”的小名,不料只要民警们一叫这名,他就笑呵呵的答应了,于是大家都习惯地叫他“渝碚路”。

  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小孩身上多了一张留有电话号码的纸条。经多次拨打,一唐姓男子终于接听了电话,“娃儿是我的,但是我在遂宁,不方便过来接娃儿了。哪个把娃儿送来的,你们就交给哪个嘛!”

  接了这个电话后,唐姓男子再也不接听电话。

  孩子亲人不露面

  民警无奈当保姆

  孩子的父亲不露面,民警又去茶馆找“渝碚路”的外婆,但去了几次茶馆都关着门。民警找到外婆曾租住的地方,没人在家,邻居们称不知道老人去了哪里。

  能联系孩子家人的信息断了,民警尝试着从报警电话中寻找线索,经调查,警方了解到拨打报警电话的女子正是小孩的姨妈,但是当民警带着“渝碚路”找到孩子姨妈时,她表示自己没有抚养义务,况且自己也有身孕,不便接领孩子。民警无奈,只得将“渝碚路”带回派出所。

  “因为小孩有父母,不能送儿童福利院。”民警说,无人来接孩子,他们两天来无奈当起了孩子的保姆,洗澡、换衣服、喂饭、哄他睡觉,忙得满头大汗。

  昨日下午,记者在渝碚路派出所见到了“渝碚路”。孩子穿了一件长达膝盖的T恤,手里握着一个“奥特曼”玩具,原来,民警刚刚给他洗了澡,换了套一民警家6岁孩子的衣裤,玩具也是民警从家里带来的。

  父母都不愿抚养

  娃娃哭着要爸妈

  民警通过户籍信息查询并通过走访孩子外婆邻居了解到,“渝碚路”的父母都是再婚,再婚前各自都另有一个孩子。“渝碚路”到现在也没有上户口,他的父母在沙区南开步行街附近经营一家茶楼,现在茶楼已关门。

  民警还了解到,“渝碚路”的父母这段时间正闹离婚,并且都不愿承担抚养小孩的义务,这对夫妻为此经常弄出孩子“走失”的闹剧,前几次都是好心人送回去的。

  昨日下午,民警抱着熟睡的孩子再次来到茶楼,但茶楼仍然大门紧锁。邻居们告诉记者,“渝碚路”真正的小名叫伟伟,以前常由妈妈和外婆带。邻居们说,自从本月2号伟伟的爸妈闹架后,茶楼已经有好几天没有开门了。

  奇怪的是,昨日下午,一直不接听电话的唐姓男子主动给派出所打来电话,“他们妈妈和外婆怎么说嘛?要娃儿不?”民警告诉他孩子的妈妈和外婆都联系不上,要他来领孩子,他再次强调自己在遂宁,不方便来接。

  此后,唐姓男子再也没有和派出所联系,记者拨打他的电话,他没有接听。截至昨晚8时许,仍然没有人来接“渝碚路”。孩子可能意识到父母不要他了,哭闹着要民警叔叔带他去“找爸爸”、“找妈妈”。 记者 夏祥洲

  编后》》

  生而不养 父母之过

  在这个时代,夫妻之间要打脱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不过,有了孩子后,如果想一句“离婚了就不要来找我”就断了所有关系,肯定是说不过去的。

  生而不养,多次把两岁的孩子丢在大街上,这样的父母不但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而且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抚养未成年子女是父母法定的义务,既然当初决定了要孩子,就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管大人怎么样,孩子是无辜的。这样把孩子当皮球终究不是办法。但愿“渝碚路”的父母能够坐下来商量,给孩子一个合适的归宿。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