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报警情者因6种目的报假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谎报警情者因6种目的报假案
2009年10月07日 15:52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10报警服务电话是公安机关受理人民群众报警和紧急求助的平台。然而,有的人恶意拨打“110”,以向警方报假案的方式寻求刺激或达到其个人目的。近日,一女子为欺骗其丈夫而谎称被抢劫,被警方识破后因报假案被房山警方行政拘留。

  案例

  报假警者被行政拘留

  9月26日16时30分许,房山公安分局110报警服务台接到苗某报警,称他的妻子田某遭到抢劫。接到报警后,房山警方立即调派民警赶往现场,开展侦查。

  据“受害人”田某陈述,9月25日20时许,她在房山区拱辰街道国泰商场门口搭乘一辆“黑出租车”回家,途中司机从左侧车门处拿出一把弹簧刀,将田某胁迫至周口店镇附近的一处山坡上,抢走了她身上的900余元现金及两部手机。之后司机驾车逃跑。田某于9月26日14时许回到家中,将事情告诉了丈夫苗某,苗某遂报了警。

  民警在“受害人”田某的引领下,连夜赶往周口店附近的山上寻找“案发现场”。但在山中寻找了数小时后,田某仍未能指认出“案发地”。接着,民警又到“受害人”乘坐出租车的商场门前进行走访调查、寻找嫌疑车辆和排查嫌疑人,并调取了监控录像,可是均未发现“嫌疑人”和“嫌疑车辆”。侦查过程中,民警发现“受害人”田某在叙述案情时神情飘忽不定、闪烁其词而且情节前后矛盾。民警带着疑问与“受害人”进行沟通,交谈中田某告诉民警自己说了谎。

  原来,9月25日当晚,田某与一名男子在外过夜,因无法向丈夫交待去向,才想出报假警的招数。田某因谎报警情被房山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现象

  因6种目的报假案

  人们报假警的原因有多种,有的人出于无聊和好奇,有的人则出于某些个人目的。根据房山警方接到的虚假报警情况的分析,按照谎报警情者的动机可分为以下几类:

  1.借机谋取经济利益。曾有人为逃避汽车养路费、车船使用税而向警方谎报车辆丢失。

  2.报复他人。2008年7月,王某听说她的情人张某与某发廊老板孙某产生感情,王某在一天内先后数次报警称孙某发廊内有人卖淫嫖娼,以达“报复”孙某的目的。后王某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警方行政拘留。

  3.家庭矛盾引发。2008年8月郭某报案:其前夫宋某殴打自己,并从自己家中抢走9万元现金。后警方查明,郭某因琐事与前夫宋某发生纠纷,宋某对郭某实施了殴打。郭某为泄愤,谎报了警情。此外,上面田某谎报抢劫警情的案件,也是出于转移家庭矛盾的动机。

  4.夸大警情。2008年3月晚,张某在洗浴中心结账要求打折遭到拒绝后,将其外甥徐某叫来闹事,却发现店方叫来了40多名持棍棒的人。徐某见对方人多势众,便拨打110报警,称自己路过该洗浴中心时,发现有100余人持棍、刀,可能还持有枪状物闹事。房山警方立即调派60人赶赴现场处置,并查明是一起因洗澡费用引发的纠纷。徐某因谎报警情被房山警方行政拘留。

  5.酒后滋事。2008年1月王某报警,称他的面包车被4名男子抢走。警方查明,当天王某酒后驾车,车撞在了树上,为逃避处罚弃车而去。事后向公安机关报假案,谎称自己车被抢,让民警帮助其找车。

  6.恶意骚扰。由于110报警电话是免费的,有些人便随意拨打进行骚扰。特别是一些小学生出于好奇,成群结伙地拨打110。

  提示

  警方严惩报假案违法行为

  恶意的假报警电话浪费了大量的警力和财力,给警方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同时,延误了警方处置真正的警情的时间,对社会和人民群众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此外,某些人连续拨打骚扰电话,长时间占用110指挥中心的接警席位,使得其他群众的报警电话难以及时打入,影响了警方的正常工作。

  根据房山公安分局110指挥中心的统计,每天滋扰、咨询等无效报警电话甚至是虚假警情约占了110接警总量的五分之一。“110”报警电话是警方处置群众危难案事件的便民电话,不是供少数无事生非者戏谑的途径。蓄意拨打110滋扰电话或者谎报警情者,都将依法受到处罚。另外,各位家长也要教育孩子不要随意拨打110报警电话。 (记者周明杰 通讯员李浩)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