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工工资低致流失 转正后仍需靠家里接济(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大学生社工工资低致流失 转正后仍需靠家里接济(2)
2009年10月10日 09:57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呼吁提高社区大学生工资

  记者调查发现,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因工资偏低导致流失现象的发生。

  据龙潭街道光明北里社区工作者李倩称,她见习期工资是800元,转正后是1050元,但目前她每月的房租就要花去1000元,基本所剩无几,只好靠家里接济。

  光明北里社区居委会邢主任称,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的收入确实有点低,难以维持他们在京的正常生活。小区原来共招了3个大学生,但有两个已离开,可能也跟工资低有关。她呼吁政府部门能提高他们的收入。

  龙潭街道社区办刘主任称,社区工作站的建设意义重大,但目前人手缺乏,希望政府部门能出台相关措施,留住招来的大学生,包括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北京市社工委一名工作人员称,大学生进社区工作刚开展不久,许多措施有待完善,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大学生选择离开,也在正常范围之内。社工委将陆续出台相关措施,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 说法

  发言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教授、北京市社区体制改革专家组成员 孙莹

  “毕业生遇惑无人指导易致流失”

  ●关于职业指导

  “老师督导学生社区工作”

  今年,政府招聘大学生进社区,一方面是中央和北京市政府都有相应文件,要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在社区层面,促使居委会工作从职业化到专业化方向的发展。同时,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举措。

  中青院今年有十多位社工专业毕业生进入中关村街道各社区,一直由老师督导他们的工作。临上岗前,学院组织这批学生开了次会,老师们分享了社区工作经验,并提示注意事项。

  他们刚进社区,肯定会遇到许多困惑、甚至困难。学生参加工作的几个月间,也与各自老师保持联系。他们还计划在“十一”长假后再聚一次,将同学们遇到的问题归类,并设计解决方案。

  这样的交流意在搭建一个支持的平台:一方面由同学们讨论各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老师也帮助答疑解惑。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支专业社工队伍。这项工作需要政府和高校一起努力。如果只是“放羊式”地让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在他们遇到困惑时没人引导,很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同时导致基层政府、居民对这支队伍的评价降低。

  ●关于待遇

  “有些街道采取人性化措施”

  大学生进社区原来准备招的是具有北京市户口的学生,由于北京学生报考的少,后来就没有要求了。由于在工作满期限以后能解决户口问题,因此虽然工资较低,对外地学生还有一定吸引力。

  目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的工资水平的确偏低,如能像大学生村官那样,每月工资水平有3000元左右,对建设一支稳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将有较大的吸引力。但既然社会有呼声,政府也应会考虑这个问题,但相关的政策可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目前这个阶段,有些街道办采取了比较人性化的措施,比如给大学生解决午餐问题,解决住宿问题,这考验各个街道办的智慧。

  发言人:华清园社区居委会主任 潘静

  “应鼓励大学生考前到社区实习”

  ●关于中途退出

  “招考前考生可先实习”

  一些毕业生参加工作没两个月就离开,让人觉得挺遗憾。他们的行为不能说是“错误的”,但确实是一种浪费———浪费岗位资源。

  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进社区能解决北京市户口,这一点很有吸引力。在招考阶段,可能善于考试、有面试技巧的人竞争到岗位,但他们对社区工作并不了解,对职业定位不明晰,所以上岗后发现不适合便离开了。这些岗位却不会再匀到那些真热爱社区工作,但考试能力稍差的毕业生手里。

  为避免这种情况,首先应在招考时就说明工作性质、内容,甚至可以鼓励考生先到附近社区见习或实习几周,让他们了解社区工作再决定是否报名。另外就是希望毕业生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样也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

  ●关于待遇

  “政府可为他们安排住宿”

  目前的工资标准,对需要自己租房的毕业生来说,确实有点压力。而且近年来,外地生源进社区工作的逐渐增多,这一问题会越来越普遍。

  如果政府能为他们安排住宿,或拿出一些资金在辖区内整租下房子提供给这些毕业生,那他们就可以省下工资里那笔租房的钱,减轻不少生活压力。

  记者 朱开云 蓝筠 张伟峰 秦斌 摄影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