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生愿嫁黄世仁:社会演变成对权钱的膜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90后女生愿嫁黄世仁:社会演变成对权钱的膜拜?
2009年10月16日 05:07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社会生活现象极端复杂,随时都可以找到任何数量的例子或个别材料来证实任何一个论点。”用列宁的这段话,来观察当今某些媒体和公众对年轻一代尤其是“90后”的评价,显得十分贴切。

  最近,就有这样一条引人关注的新闻。一名90后女大学生提出,如果黄世仁生活在现代,家庭环境优越,可能是个外表潇洒、很风雅的人,为什么不能嫁给他呢?专家称,“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的观点在年轻人中流行,这表明人们由上世纪40年代对群众疾苦的同情,演变成如今对权钱的膜拜。

  关于这条新闻,某家网站还专门设置了一个辩论栏目,正方是赞同上面这位女生想法的,反方是反对的。网友在后面的留言已经接近千条,比如说现在的大学生非常天真、非常现实之类,有的还上升到了“中华民族的悲哀”的地步。

  讨论是如此的兴师动众,但这条新闻告诉我们的,其实只是两名具体的学生(还是匿名)的个人想法。换言之,这是一个个例。依靠这个个例,显然无法对“90后”的女大学生的价值观、恋爱观做出评价。但公众的讨论边界显然是大大越过了这两个具体的女生,包括专家在内,这不仅仅是针对整个“90后”,而且扩大到针对所有的年轻人了。

  这种仅仅通过个例就对整个群体进行解读的做法,常常会带来尴尬,最典型的就是这两年对“80后”的评价。媒体报道某些“80后”不爱学习、玩世不恭、追求大款的例子,于是社会上到处是一片质疑,“80后”是不是垮掉的一代?!去年四川大地震后,又有媒体报道“80后”如何支援救灾的案例,于是社会上又扬起一片赞扬之声,说“80后”是未来的希望等等。难道先前那个“垮掉”的“80后”是被地震震醒的吗?显然不是。只是一直以来,我们对这个群体的评价太依赖个例,在没有看清这个群体全貌的情况下就下了结论。

  如今,“80后”已经渐渐退出了媒体的视线,“90后”被推到前台。关于后者的新闻也更加抢眼,什么“90后”如何不能吃苦如何前卫等等。眼下最吸引眼球的就是这个群体的性观念,比如某家网站甚至做出了这样的策划:谁来拯救“90后”不靠谱的性早熟?!其实,仔细看看这些新闻,几乎都没有详细的调查数据,而都是具体的个例,比如“90后贱女”、某段据传是“90后”的QQ聊天记录(内容涉及露骨的性爱内容,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就是“90后”的聊天记录)。

  每个群体都有一些人会做出一些有违常理的事情,找到这样的例子一点都不难。但要是通过这样的例子就对这一群人进行整体性评价,显然是不客观的。正是考虑到这一点,美国学者提出了精确新闻学的概念,即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查证事实,从而报道新闻。其特点是用精确的数据、概念来分析新闻事件,尽可能避免主观的、人为的错误,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公正、令人信服。但到目前为止,关于“80后”、“90后”的报道,我们的媒体很少有这样的精确调查,基本上都是以个别代替一般,让个别人的行为看上去像是这个群体的普遍行为。一些关于这个群体的评论虽然看上去意境深远,但其依据都是这些例子。个别专家在没有进行深入调查和思考的情况下就通过媒体发表意见,也助推了这种误导。

  因此,对于年轻一代,对于“90后”,我们不能过分纠缠于那些具体的个例大做文章,无论是媒体还是专家学者,要想客观地了解这群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就是对他们进行深入、精确地调查和分析。(刘福利)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