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七旬夫妇"忽悠"上百人 荒谬由头集资数千万元(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兰溪七旬夫妇"忽悠"上百人 荒谬由头集资数千万元(2)
2009年11月16日 15: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此外,唐根富称有个徒弟的叔叔在中国政协任要职,还有个徒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工作,自己被聘请当上市公司的业绩调查组长,分管“南方这一块”,“我们知道唐根富其实只有初中文化,但是我们当时真的没有丝毫怀疑,他说的很逼真。”许多受害者称,不仅把自己的所有积蓄都投到唐某夫妇处,甚至还问亲戚朋友借了上百万元存入,意图赚取利息差“谋利”。

  唐根富的骗局甚至也让情妇“心动”:“有个丽水的情妇,跟了唐根富15年了来举报,也投入了150多万元。”眼看着上钩的“鱼”越来越多,唐某夫妇开始变本加厉,以各种“投资”由头“吸金”。据受害者表示,到了2007年,“投资”的最高利息已达6分。

  “黄粱美梦”醒 人去财空债台高筑

  然而,唐某夫妇嘴上的“发财梦”最后变成了“黄粱一梦”,2008年10月份,唐某夫妇因骗术被识破潜逃,2009年7月8日落网。

  “伎俩被识破,是因为陆续有人向他们取钱,但他们均以各种理由推辞,次数多了,大家就起了疑心,2008年10月份的时候,很多人一起问他们要钱,最后骗不下去了。”孙秋香介绍,很多人都与她一样,将钱存入后从不取出,通常还为了跟利息凑整,不断地把钱存入,唐某夫妇也因为受骗者这样的心理而得逞。

  唐某夫妇潜逃后,有如孙秋香这样的受骗者债台高筑,被迫贱卖房屋。“我与唐素娟退休前是同事,对她深信不疑,很多钱我都是从别人那里借来存到唐某夫妇那里的。出事后,这些债主没日没夜地逼我还钱,甚至影响到了我的儿子,我受不了精神上的折磨,最后只能把自己唯一的住房抵押还债,连儿子的房屋也抵押了。”即使落得居无定所的下场,但64岁的陈里仍旧还不清债务,为此甚至写了两份遗书交代后事,“我一辈子怎么可能赚得起100多万元?不如一死了之。我所知道的,有两对受骗者已经离婚了,大家现在落得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的下场。”

  这些受骗者背负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折磨,翘首期盼能早日结案,尽可能追回“投资金”。“唐某的子女如今生活得光鲜亮丽,儿子虽没有工作,但开名车住豪宅,还包养很多情妇;女儿只是兰溪市一化工厂的普通职工,但也住着豪宅。孙子孙女都就读贵族学校。”事到如今,受骗者希望警方能尽快查明资金的流向。

  警方:案情正在调查 进展不宜公布

  为此,很多受骗者曾多次走访兰溪市公安局和经侦大队询问案情进展情况。“得到的答复是案件进展不大,唐某夫妇拒不交待资金流向,追回的希望也不大,钱大多被挥霍了。”但是受骗者表示,作为唐某子女,一定知道资金的去向,“我们觉得警方应该从子女身上询问,警方表示会考虑,但至今未有行动。7月份抓捕的,到现在都4个多月过去了,为什么案件的相关进展也不告诉我们?”

  带着受骗者的疑问,记者走访了兰溪市公安局经侦大队,经侦大队长吴建春表示应从政治处了解情况。随后,记者致电兰溪市公安局政治处王主任,他表示:“由于案件牵涉面大,作为兰溪市来说上千万的案值数目也不小,并且受骗人员年纪都偏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们目前正在调查。但是为从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考虑,案情的进展暂时不予以公布。”

  “无厘头”的投资由头虽然漏洞百出,但却让很多教师、单位职工、政府官员等知识分子和纵横商场多年的生意人深信不疑。唐某夫妇的行为理应被人指责,并且须承担相应责任,但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同情之余,这些受骗者的判断能力和防范意识也不免让人唏嘘。(完)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