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饼老太拾金案"的思考 不要计算做好人的成本——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豆饼老太拾金案"的思考 不要计算做好人的成本
2009年12月12日 10:25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不道德的现象面前,自己该怎么做,不能靠功利的盘算,不能算做好人的成本。千万不要以别人的行为,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尺。

  ●道德这个问题往往是这样的:这方面比你弱,但说不定在别的方面就比你强。对于道德问题我们不要简单化,不要轻易打上什么标签;更不要情绪化,用“以牙还牙”的方式去规划自己的行为。

  ●主持人:本报记者 支玲琳

  ●嘉 宾:赵修义(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持人:纷扰多日的“豆饼老太拾金案”,以原告当场撤诉作结。然而,由此所引发的社会道德忧思,却远远没有结束。从几年前的彭宇案,到最近的南京好心人搀扶孕妇遭索赔的事件,再到现在的老太拾金案,很多人都在慨叹“做好人的风险”。您怎么看?

  赵修义:这类事件发生概率到底有多少,一定要说清楚。我的判断,尽管个案不少,但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我们要坚信,在一个社会里有意作恶的,毕竟是少数。现在将一个个案放大继而形成社会热议焦点,很不好。这会给人造成一种印象:社会的道德水准在滑坡,好人做不得。

  像这种事实无法还原、证据不全、鸡毛蒜皮的小事,法院其实可以不予受理。我的建议是小事化了,不要放大。像这类陌生人交往中发生的非常偶然的事情,就应该由一些机构去调解。双方坐下来,把事实理清楚,这远比告状的效果好,更不会在全社会给公众带来那么大的道德冲击。

  支玲琳:确实,这样的事情见得多了,我们会问自己:行为坐标在哪里,自己还该不该向陌生人伸出友善之手。

  赵修义:关于道德滑坡、道德爬坡,改革开放这些年此类讨论已经很多了。所以,据此判断今天这个社会的道德水准是否下移,我认为没有意义。一方面,在如此大的社会变革的背景下,有些地方存在一些不道德的现象,并不意外;另外一方面,经过这些年,有些方面其实还是有进步的。仅从让座这个小事情上,我就发现,现在让座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说谢的人也越来越多。我是一个老人,有时候也会遇上没有给我让座的人,但是我理解的是,年轻人也工作一整天了,也很辛苦。不能说这个人没给我让座,就指责他没有公德精神。人和人之间,需要一点善意和相互的谅解,这样才能把道德的氛围给烘托出来。

  现在社会上存在一种倾向,就是大家想自己的问题比较少,指责别人的比较多。在不道德的现象面前,自己该怎么做,不能靠功利的盘算,不能算做好人的成本。因为无论别人如何,你以善意待人,这是你自尊、德行的表现。对于社会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只要不是很恶劣的,也要有宽容、谅解的雅量。千万不要以别人的行为,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尺。看到别人做好事反被讹诈,结果你说“再也不扶人了,再也不做好事了”,这个是负气的幼稚行为。作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对自我的道德行为选择,应该有清晰的取向和坚定的立场。

  支玲琳:那么,这些现象的出现,是不是中国从传统的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呢?

  赵修义:社会转型对道德冲击的影响不能说没有,但也不能说,不道德现象的出现,完全由陌生人社会带来的。往深处说,我认为关键是,这些年道德教育存在欠缺———对一个人,如何从小培养他的善良品质,善待他人的态度。与此同时,社会达尔文主义在今天这个竞争社会,也被过度渲染。职场竞争、商界大战在演绎,就连电视剧也都是整天上演权谋之术。竞争,掩盖了这个社会很多原本温情的东西。于是,人们开始渐渐习惯用这样一套公式去理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甚至用功利主义的那一套去称量道德,去衡量做好人的成本,这是今天悲哀的地方。

  关于道德失范这个问题,最起码已经讲了15年。对这个结论,我认为已经是“多说无益”。作为一个公民,我们所想的,应该是怎样把社会当中积极的东西,给挖掘、发扬出来。不能只是一味地批评不对,关键是要考虑如何触动它。以前有个宋明理学的大家,抓个了入室行窃的小贼。小贼狡辩说,我就是没有廉耻心,我就是要偷。结果谈话到最后,这个人对小贼说,你把衣服都脱下来,脱光。但是小偷不干了,然后这个人就对小偷说:你看,你还是有羞耻心的。这就是反向触动。

  支玲琳:在传媒发达的年代,我们不能因为社会粗粝面、阴暗面的屡屡曝光,而丧失对一个社会的道德信心。但道德水准的问题,是否还是一个经济的问题?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的社会,还没有达到每一个人都富足的程度。那些有心讹诈的人,也是为利而来。

  赵修义:像这类社会现象,我并不趋向于去做很宏观的分析。因为无论怎样,都无法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就像有些年轻人指责中年阿姨在超市买菜,旁若无人掰了菜叶,只拿菜心。这固然是一种道德觉悟,但我们不妨想一想,这些人其实也是因为吃过苦,生活上比较艰难才会如此。而且在社区里,说不定她们还是个热心人。道德这个问题往往是这样的:这方面比你弱,但说不定在别的方面就比你强。我们还是要多看别人的长处,而且,长处多了以后,一个人就会意识到自己的短处,就会想办法改正它。这就是所谓的道德正向激励。

  当然,有些东西是和经济有关系的。比如大家都吃不饱饭,这个时候小偷就多了。但是道德并不是完全受经济制约,它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一种传统,有其相对独立性。所谓“人穷志不短”,就是说经济困顿的人,不一定德行就差。在城市里生活,我们也接触到很多在社会底层的人,有做家政的、搞装修的,我觉得有些人做人就很地道,也非常硬气。所以,对于道德问题我们不要简单化,不要轻易打上什么标签;更不要情绪化,用“以牙还牙”的方式去规划自己的行为。

  对于类似事件,我希望今后不要形成舆论热点。因为这其实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更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反而是徒增了很多不必要的情绪。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