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建拈花寺偏殿着火 过火面积100多平米(图)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明代古建拈花寺偏殿着火 过火面积100多平米(图)
2009年12月13日 08:47 来源:京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拈花寺西配殿砖瓦的房顶毁损严重,房梁依稀可见。 本报实习记者 吕晓勋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昨天清晨4点,西城区大石桥胡同中国人民大学印刷厂院内的明代古建筑拈花寺内的一座西配殿起火,过火面积100多平方米。府右街、西直门等消防中队经过6小时将大火扑灭。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市文物局相关人士称,目前正在估算损失。

  失火处租给婚庆公司

  昨天下午4点多,拈花寺东侧的中国人民大学印刷厂大门紧闭,几名安保人员在此看守,阻拦记者进入采访。

  据门口小卖部老板介绍,早上7点多,她发现多辆消防车停在印刷厂门前,数十名消防员正在救火。随后,她看到拈花寺其中的一间配殿正在起火。“由于失火,一整天这里都没电。”

  印刷厂内一名租户说,10多年前该院就开始出租一些房屋,截至现在院里大概有40多家公司,失火处的配殿如今租给了一家婚庆公司。配殿分为两层,由于失火时是凌晨,婚庆公司内似乎没有工作人员。靠近东侧主要是一些租赁的散户。

  消防员500米外接水

  附近一居民称,由于水压不够,消防员不得不从东侧的旧鼓楼大街上接水,接出的水带大概500米长。由于气温较低,一些松动的接口处渗出的水很快结冰,消防员不时滑倒。随后,十几名消防员兵分三路,分别从东南北三侧用水枪向配殿喷水,由于配殿是木质结构,火势蔓延很快。消防员随即向配殿两侧喷水。“要不是消防员施救及时,估计整个院子都保不住了”。

  下午5点,记者绕到人民大学印刷厂西侧的61号院。与院子仅一墙之隔的西配殿木质结构的椽子已经被烧得焦黑,砖瓦的棚顶只残存了很少的一部分,房顶东侧的房梁已经依稀可见。

  据61号院的赵女士介绍,早上4点多,她被“噼里啪啦”声惊醒,开始以为是隔壁邻居生火,通过窗户发现外面很亮,揭开窗帘她被吓了一跳。与他们院一墙之隔的拈花寺西配殿房顶蹿起很高的火苗。随即,她跑出家门,挨家挨户通知院子里熟睡的邻居。

  “当时家里什么东西都没有拿,一心想着就是保命,要不是跑得快,大火烧到我们院,后果不堪设想”。居民李女士说,当时一家人还在睡觉呢,要不是邻居赵女士通知她,还不知道隔壁院失火。随后她与院内的10多名住户纷纷裹着衣服、披着被子逃到外面街道上。

  四年前曾被亮“黄牌”

  居民李女士介绍,失火处产权单位是人民大学,寺庙周边也主要住的是人民大学的员工。几十年前,这里大院套小院,建筑结构整齐、漂亮。近几年,部分房屋被出租,如今寺庙内已经被私搭乱建得不成样子。2005年,北京市文物局曾经按照文物法规的要求,分两批对全市存在较严重安全隐患的16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发出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这其中就有拈花寺。

  赵女士介绍,原先在61号院院内北侧留有一个消防通道直通大街,两三年前,消防通道被人盖上房子,随后房屋被出租。盖建房屋时,“有邻居向产权单位反映过,但一直没有人来制止和管理。”消防通道被占,也影响了这次灭火。

  她说,“61号院和拈花寺大院都属于人民大学管理,近几年61号院失火多次,由于没有消防通道,每次失火居民都从院里向外逃生,一旦院内失火堵住去路,居民就很难逃生了。”三天前,她曾到人民大学校长办公室反映过消防通道安全隐患、房屋修缮等问题,工作人员做了记录,至今没有答复。

  2005年12月,市文物局对拈花寺亮出“黄牌”。原因是,古建内有生产办公用房和职工宿舍。有非文物建筑,文物建筑损毁严重,没有消防、避雷设施。

  人民大学宣传部负责人郑先生介绍,拈花寺使用权目前属于人民大学所有。之前,曾与市相关单位关于移交拈花寺使用权问题进行过协商,由于拈花寺目前居住的人员比较复杂,不仅有人民大学家属,还有一些文革时期安置的居民。目前正考虑移交拈花寺使用权后对院内居民的安置问题。

  昨天下午,北京市文物局相关人士称,拈花寺属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调查起火原因并估算损失。

  -相关资料

  西城区拈花寺,位于大石桥胡同61号,2003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万历九年(1581年)司礼监太监冯保秉承孝定皇太后命创建,初名千佛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赐名拈花寺。寺坐北朝南,建筑面积6432平方米,房屋184间。分东、中、西三路,各五进院落。中路主要建筑依次为影壁、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藏经楼等。东路有六层殿,西路有四层殿。寺内原建筑格局完整。

  目前,寺内铜佛像分别移至白塔寺和法源寺,寺院由中国人民大学印刷厂使用。(记者周鑫 陈荞 实习记者吕晓勋)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