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景点乾坤柱窜进“被时代” 隐藏巨大不自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张家界景点乾坤柱窜进“被时代” 隐藏巨大不自信
2010年02月01日 09:30 来源:工人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月25日,湖南张家界景点“乾坤柱”窜进真实的“被时代”。根据当下热映的电影《阿凡达》中的场景,当地“民间”将其更名为“哈利路亚山”。

  这一更名事件挣得的关注度,与《阿凡达》在国内的热映不相上下,不但引起网友热议,还引起全国众多媒体关注。

  当地政府正铆着劲儿“加快建设张家界世界旅游精品”,开年的“更名事件”算是给“张家界旅游营销”提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民意”如此出炉

  更名事件缘起于张家界与黄山之间的“哈利路亚山原型”头衔争夺战,张家界有关方面经过“技术观测”发现:“哈利路亚山”就是袁家界景区的“乾坤柱”。

  于是,张家界风景区袁家界景区管委会“根据当地村民的集体提议”,由“民间”给“乾坤柱”起了“哈利路亚山”这么个时髦的“外号”,而且为更名标识牌举行了“揭牌仪式”,并给过往村民和游客发放宣传单。

  更令人惊诧的是,当地村委会还拟聘任《阿凡达》导演卡梅隆为“名誉村民”,而张家界市旅游局则更进一步,提议“给卡梅隆授予‘荣誉市民’,给予其全家终身免票待遇”、“张家界所有宣传品在改版时加上《阿凡达》的内容”,以感谢这位国际大导演为张家界的旅游架起了桥梁、“领上了道”。

  官方在随后如潮的舆论中显然有些失声,但“民间”并没有闲着。

  1月27日,当地“个人出资10万元人民币在全球寻找第二座《阿凡达》哈利路亚悬浮山原型的悬赏者”露面,将武陵源区袁家界村“原住居民”奖励给他的人民币一万元奖金捐献给了社会,其中有“乾坤柱”的护林员、“希望工程”和海地地震灾民。

  凸显“文化缺失”

  现在看来,不管挣到的“眼球”有多少,张家界旅游的“阿凡达营销”仍然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出位”的“恶搞”,跟在景区随地吐痰一样让人难受。更名事件发生的第三天,湖南红网、北京环球网的网络调查数据显示,持反对态度者均占绝大多数,分别为70.94%和91.9%,而表示支持的仅为20.63%和5.1%。

  事实上,张家界旅游对外营销的成功案例不少。仅以2009年为例,就有“新疆达瓦孜传人赛买提挑战天门山”、“释迦牟尼佛舍利‘安家’天门山寺”、“2009国际乡村音乐周”、市长以“卡通形象”代言“音乐周”、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首次公演等,可以说是“好戏连台”。当年,张家界游客接待量达到1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今年1月初,张家界面向全国网友发出“有奖挑刺”邀请,以锤炼“世界旅游精品”。不料,“乾坤柱”更名事件走火入魔,成了网内网外应者云集的第一根“刺”。

  “挑刺者”们说得极明白,“哈里亚路”翻译为中文,即“赞美主”、“赞美上帝”。“这里头隐藏着一种巨大的文化不自信”,“这里隐藏着一种巨大的可笑”。

  当地官员曾描述张家界“一流的旅游资源,二流的城市建设,三流的服务质量”的现状,现在看来,还要加上一条:“末流的文化建设”。这个“文化”,不是当地原住的土家族民风民俗,而是旅游管理者的人文精神,或旅游行业的文化建设。

  一位学者表示,从张家界在原生态自然保护区内修建索道、宾馆,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曾招致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组织的“停牌”警告这一点看,将“乾坤柱”更名为“哈利路亚山”,根子都在“文化缺失”。(龙巨澜)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