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大军成中国春运特别风景 买票难外还为省钱(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摩托大军成中国春运特别风景 买票难外还为省钱(2)
2010年02月24日 02:27 来源: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很多人骑摩托车回家,除了票难买,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省钱,那么骑摩托车回家到底能省下多少钱呢?接着看记者的采访。

  现在虽然是冬季,但是广东今年的气温还是比较高,人戴着头盔会有闷热的感觉。陈俊森告诉记者,虽然骑车可以吹风,但是体力消耗非常大,身体也会发热出汗。

  记者:“怎么停下来了呢?”

  男:“手出很多汗,洗一下,太热了,这样安全一点,安全第一,太热了。”

  除了天气热之外,陈俊森的妻子告诉记者,孩子由于起的太早,在摩托车上坐着就睡着了两次。而她怕把孩子吵醒,胳膊也不敢动。就这样妈妈左手是一个装满行李的袋子,右手是孩子的脑袋,由于长时间都是这一个姿势,坐得腿脚都麻了,实在坚持不住的时候,就把腿脚在摩托车上抬高一点,稍微放松一下。

  “睡着还好抱一点,他如果不睡着,动来动去不戴那个头盔,还要更辛苦一点。”

  一路上,陈俊森就这样在车流中穿行,路况好的时候,他也会骑的快一点。有车经过的时候,就会非常小心地减速。然而在这漫长的回家路途中他们并不孤独,还有很多的返乡摩托车伴随在他们左右。只不过他们都在忙着赶路,顾不上互相之间的交谈。中午11点半左右,陈俊森到了广东德庆的一个休息点,他决定在这里停下来休息。从吃早饭到现在已经5个多小时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路程,记者发现,孩子已经出现了难受的现象。

  记者:“坐了几个小时了?”

  小孩:“6个多小时了。”

  骑摩托车的辛苦,我们从孩子的表情和父母的担心中,可以体会出来,那他们为什么还要选择骑摩托车回去呢?

  “因为那个车费太贵,300多公里,300块,一家人回去你看要多少钱,三个人就要1000,加上吃饭1000多块,一来一回你算多少钱了。打工呢,一共一个月就没有2000块钱,一般就1000多,一来一回就省了好多,摩托车加上吃饭,100左右,100同2000多,多少倍,差的很远。”

  骑车回家对这些打工的农民工来说,可以节省将近一个月的工资。在休息点,记者还看到了一批又一批的摩托车停下来休息,他们骑车回家的原因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方便、省钱。

  “每公里多少油?”

  “一公里一毛多一点。好的车就1毛2, 差点的就1毛5每公里。开摩托车,我来回一百够了。”

  “我辛苦一天,我就赚300多了。我打工一天才赚几个钱啊。”

  记者在休息点看到有一家人在摩托车的后座上载着小狗,那位农民工告诉记者,是邻居给的小狗,怕回家过年没有人喂养而饿死,就把小狗带回家一起过年。这些农民工每个摩托车的后座都装着满满的行李,大包小包都高过人头,有小型电器,有带衣服的,此外还有不少带着空油壶回家的。

  “带花生油回去,一壶油能省多少钱?”

  “在超市买80多,在家买60多。”

  虽然油壶很轻,但是占很大的空间,这样危险性就更高。他们为了省几十元,不惜带很多行囊,虽然他们都乐观的表示,没有什么问题,高要市交警公安交警大队综合中队的队长谭东友告诉记者,作为交警部门不提倡骑车回家,因为摩托车的安全系数不高,载人长途跋涉,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天气冷的时候,开上百公里的摩托车,手脚都冻僵了,有时候交警拦他们下来休息的时候,人马上就摔倒了。

  “说实在的他们都是挺辛苦的。好像候鸟一样飞来飞去,农民工买票比较困难,这也是一个方面,同时他们赚钱也不多,摩托车几百块,节省一千几百块,对他们来说,挺重要的 说实在的。”

  这样一算账,骑摩托车回家确实很省钱,2000多元,那可是一个月的工资。他们骑摩托车回家本就是为了省钱省事,但在路途中遇到的这些意外情况以及其中的艰辛、焦虑和无奈,使得他们回家的路显得尤为漫长。

  那么陈俊森一家在回家的长途跋涉中,又会经历什么状况呢?我们的记者,一路跟随他们,与他们一同体验回家的路。

  陈俊森一家一路上不敢休息太多,因为休息的太久,就意味着回到家会更晚,而老家附近的山路,对摩托车驾驶来说会更加艰难。中午12点多,到达广东省封开县,他们决定在这里吃中午饭。但为了节省时间和金钱,他们只点了两份炒粉,妈妈和孩子一起吃一份。

  “吃饭和平常一样,早点吃了,到中午12点吃,基本上都是到晚上了,快点吃。”

  解说:就在他们准备再次出发的时候,细心的陈俊森在检查摩托车的时候,发现了车有漏机油的现象。

  “摩托车怎么了?”

  “摩托车漏油了,看下够不够油,要不够油,油到这个地方就没有问题,不知道它路上就漏了,这个密封胶可能不够好吧。”

  为了防止摩托车的油漏光,而发生危险,陈俊森去路边的商店,花了15元买了一壶机油。经过简单地休整后,陈俊森又骑上了摩托车,不过可以明显看出孩子非常不愿意上车。而在接下来的这段路途中,我们能感觉到陈俊森在开车的时候,速度上的变化,从刚刚出家门的轻快,兴奋,到现在出现明显的疲态,车速也明显慢了下来。

  “累,一句话就是累,手累,脚累,心里就这想,哎呀,快一点啊,到了家就好了,但是又不可能开那么快。”

  随着骑车回家的人数增多,交通隐患也尤为突出。为了预防长途摩托车驾驶员发生事故,肇庆市公安交警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一个措施就是搞长途摩托车休息服务点,全市建了20多个服务点,提供药物,茶水,还有些粥和姜水等暖身的食品;

  “让他们坐下来,喝喝热茶,喝喝热粥,我们还发放一些纸巾,雨衣雨具之类的,劝他们慢行,平安到家。必要时车多了我们还用警车,带路压车速。带他们平安经过我们辖区。”

  返乡农民工:“很好,真的很好,人坐一会真的很舒服。这里又有粥喝,又有糖水喝。还有警察真的,很辛苦。整天在这分粥分糖水。真的很感谢他们。”

  此外,每天在休息点都有医生值班,为一些发生意外的人员进行伤口处理。值班医生告诉记者,每天都会接待十几位受伤的农民工。说话间,就有一位摔伤的摩托车驾驶员过来包扎伤口。

  “胎爆了,车头就轻,就摔伤了。”

  甘水波队长告诉记者,他们在值班期间经常遇到这些问题。昨天在263省道上,广陵大队的两个警察,在深夜巡逻的时候,发现一水沟里躺着一对骑摩托车回家的夫妻,并第一时间送往医院。而遇到小麻烦的农民工就更多了。

  “摩托车的链子松了,紧一下。那个螺丝,一路走,一路上拧。”

  “本来我是走云浮那边的,走错路了,走到这边了。”

  “绕了100多公里。”

  “这样会耽误多久?”

  “差不多两个钟头,本来我走那边不用那么多过路费,那边的过路费都撤了,可以省10多块的过路费呢,所以又浪费时间,又浪费钱。”

  而此时的陈俊森已经到了回家途中的中间路段,过了当初的兴奋期后,正处在精神上和身体上最疲劳的时期,为了给自己提精神,陈俊森通过不停的计算离家的距离。

  “算到梧州120公里,这里到梧州市20多公里。”

  下午3点钟,摩托车通过321国道,达到广西界。而这里的路变得更为崎岖,这条路有12弯的美称,沿途的风景也是非常漂亮,这些美景以及曲折的山路,对开摩托车来说,并不是什么好的现象,反而更难驾驶了。这时气温也开始下降,明显能够看到,他们已经冻的开始发抖。

  “冷了是吧?”

  小孩:“冷。”

  男:“冷,挺冻的。路上很大的风,开摩托车很难开,那个风吹的。”

  虽然天气是越来越冷,不过陈俊森的心情却是越来越兴奋。

  “还有十多公里就到家了。”

  “差不多了,一到这就来精神了。”

  陈俊森的妻子也在路边的小摊上买了点水果,她告诉记者,家里还有老人和孩子,要给他们带些吃的回去。在最后十几公里路上,陈俊森的心情开始有点兴奋,虽然这段山路并不好走,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摩托车的速度比先前快了不少。晚上7点多,一家人总算是平安的到达家里。

  “兴奋啊,心都安下来了。”

  不过陈俊森没有想到的是,由于路上的大风,把通往家里的电线刮断了,家里也停电了,不过停电并没有影响他到家的喜悦之情。坐下来之后,他回想起这一路13个小时的行程,一直给记者说他算是非常幸运的。

  “今天我们回家还算比较顺利的,摩托车没出什么问题。我很担心的,摩托车是肉包铁,汽车是铁包肉的,碰到一点点,你就完了。”

  一家人团聚的喜悦很快就把辛苦冲淡了,陈俊森夫妇和家人都非常高兴,有说有笑,老人看到自己的子女平安回来,脸上流露出了高兴的表情。陈俊森告诉记者,其实在家也歇不上几天,差不多初五到初八期间,又要开着摩托车返回广东南海市。

  记者:“又要13个小时,我听你的意思是并不愿意开车去?”

  男:“是不愿意,百分之百的不愿意,一般能够过得去,就不会开了,开摩托车是很辛苦的,没开过的就以为很好,以为开摩托车又省钱,又方便,其实很累很累的。”

  在记者离去的时候,陈俊森一家人还沉浸在高兴的气氛之中。夜幕降临,记者在回去的路上还看到了很多正在路上赶路的农民工朋友。而交警依然坚守在休息点,为需要帮助的农民工提供服务。2月21号早上,陈俊森一家又再次骑着摩托车,踏上返回广东的路。

  半小时观察:关注风景背后的无奈

  惊人的旅途劳顿与短暂的几日团聚,不亲身经历是很难理解的。然而,这对那些骑车回家过年的朋友来说,是最幸福的时刻。在交通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春运已不只是“铁路、公路、航空”老三件,如今摩托车的加入,虽然安全程度难以保障,但却成为春运队伍中的第四支力量。三十万铁骑上路,确实是一道特别的风景,但我们更多感受到的却是那种辛酸和悲凉。广东肇庆交警上街疏导指挥,还在路上设置专门休息点,令人心生温暖,但30万摩托车返乡大军,是农民工兄弟无奈的选择。我们期待每年回家时,更多的农民工兄弟不再这样“无奈”。

  (主编:孟庆海 编导:张严胜 摄像:张明)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