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八个月突遭抛弃 未婚同居造成准妈妈无家可归——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怀孕八个月突遭抛弃 未婚同居造成准妈妈无家可归
2010年03月16日 14:31 来源:东北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怀有8个月身孕的准妈妈,派出所报警求助,原因是回老家过完春节返回大连后,所谓的丈夫竟换了门锁,称根本不认识她。由于他们只在老家办了传统婚礼,并没有到民政部门结婚登记,所以准妈妈被拒之门外后不知如何是好,只有报警求助。巧合的是,民警将这位准妈妈送去救助站时发现,同一天竟有4个有类似遭遇的准妈妈。对此,记者展开调查。

  怀胎8月准妈妈突遭抛弃

  孙阳(化名)今年30岁,原本在侯家沟做生意,她向记者讲述了事情的经过。据她介绍,丈夫比她稍大,离过婚,他们是河北老乡,3年前相识后没多久便成了情侣,而且开始了同居生活。两个人一起在大连做生意,而且生意做得是红红火火。“一起生活的时间不短,也算是了解了,觉得也挺合适。就这样,我们趁着不忙的时候,回老家办了婚礼。那是传统的婚礼,摆酒席,邀请亲朋好友来吃饭。其实这在我们当地的习俗来看,算是正经结婚了,而那一张结婚证反倒不是那么重要。”孙阳说,“我和他当时都怕麻烦,所以干脆就没有去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去年,孙阳有了身孕,她其实也想过去正式地领个结婚证,可丈夫总觉得麻烦。为了打消她的顾虑,丈夫还给她打了一张100万元的欠条,让她放心生孩子。

  春节,他们回老家过年,丈夫提前回到大连,可等孙阳上周回来时就出现了前面提到的情况,丈夫干脆玩起了失踪。已有8个月身孕的孙阳,很清楚打掉孩子是不现实的,无奈她只好到派出所报警求助。民警在了解情况后,又陪同孙阳一起来到救助站。不料让民警惊讶的是,仅当天,救助站内就有4名和孙阳有类似经历的孕妇在寻求帮助。就此,记者又与大连市救助站接待科取得联系,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那天出现4例相类似情况,应该也算是巧合,不过像这种求助的孕妇每年也都会有几位。她们一般都是与人同居,其中有不少已经在老家摆酒席办了传统婚礼,但没有正式领取结婚证。通常出现这种情况的,外地人居多,老家在农村没有学历的居多,而且男方多数是离过婚的,有的甚至没有离婚,而是另外还有一个家庭。据接待科负责人介绍,前几天还有这样一个老家是山东的孕妇,干脆在救助站里坐了月子。

  各年龄段同居者想法迥异面对同居这一话题,记者在调查采访中了解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想法迥异。20岁到30岁之间的年轻人,他们普遍认为同居是一种时尚,甚至认为同居和谈恋爱几乎是同步的,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用他们的话说,同居就是试婚,是为了以后进入真正的婚姻后让感情更加牢固。

  而中年人在同居上,情况不同,想法也各有不同。其中一部分人是从外地尤其是农村,来连的打工人员。他们很容易和同是来打工的老乡,或者其他外地人同居,由于嫌麻烦,而没有去登记领证。一旦有任何一方另有新欢,便会将对方一脚踢开,很难得到保证。这里还有一部分,对方干脆就是骗婚的,因为在另一个地方已经有一个家庭。来自吉林省公主岭市的宋先生,在辛寨子一个建筑工地工作,算是一个小承包商。他结识江西一名女子后与其同居,不料年前,同居两年之久的那名女子人间蒸发,随之蒸发的还有宋先生20多万元的存款。后来,宋先生几经打听才得知,原来那名女子早已有家庭。

  但还有很大一部分中年人同居而不领证,是因为双方都离过婚,只是因为需要而生活在一起,但却都不想再进入婚姻这个圈子。“我们平时就像夫妻一样生活在一起,出去见朋友也是以夫妻相称,但就是不领结婚证。各自的工资收入都是各自管理,只有涉及到水电煤气这种公共支出时,才有在钱上的交集。孩子是绝对不要的,因为我们各自都有孩子。”今年45岁的张先生向记者讲述他的情况,“其实像我这样选择这种同居生活的同龄人不占少数,离过婚的人感受基本相同,很慎重,就怕第二次受伤。所以,像我现在的情况,即使合不来,分手也很简单,不会再像离婚那样耗费巨大的精力。”

  而当下社会,老年人未婚同居的也不占少数。因为老人登记结婚,会牵扯很多问题,比如赡养问题、财产分割问题,尤其是房产问题,为此大动干戈,甚至老人和子女反目成仇的都不占少数。由此,同居而不领证,得到不少儿女赞同,甚至很多老人也愿意接受这种方式。

  说法

  针对孙阳遇到的情况,记者又咨询了辽宁住邦律师事务所的崔颉律师,崔律师向记者表示。从1994年之后,已经没有事实婚姻这一种说法,所以孙阳的情况只能说是同居关系,在财产分割上很难处理,如果想要拿到自己应有的这部分,只能提供充分的证明。而对于孩子的抚养,男方是有抚养义务的。 (新商报)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