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离婚率逐年持续增高 挡不住诱惑移情别恋(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农民工离婚率逐年持续增高 挡不住诱惑移情别恋(2)
2010年03月25日 12:04 来源:山西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挡不住诱惑移情别恋

  调查实录:平顺县石窑滩村陈老汉有两个儿子,分别娶妻生子。长子在家务农,其妻到东莞打工,多年都未回家,也很少给家里寄钱。后经打听,得知她早就与临村的一位已婚男子在东莞同居,难舍难分。次子夫妻都是高中生,前几年两人到不同的城市打工,儿子经过辛苦打拼升为经理,与一位漂亮的打工妹同居。二儿媳从普通工人做起,先后升为班长、车间主任和办公室主任,与公司老板频繁吃饭、逛街,后来可想而知。当地人形容是“钱赚了,家散了,孩子不管了”。

  背景链接:城市化过程不仅是建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使农民工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婚姻以爱情为基础,但外出务工青年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视野的开阔,或因两地分居和双方地位的落差,促使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对感情有了新的要求,对婚姻有了别样的认识,传统婚姻基础受到强烈冲击。夫妻一方在外打工,一方在家务农,长期分居,精神和生理上的需要也容易引发感情生变,非法同居。婚外情,不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事情,已成为实实在在危害家庭关系稳定的重要祸根,有的甚至引发了刑事案件。

  记者点评:夫妻相互忠实,婚姻的责任是不可逃避的。农民工对婚姻的期盼很高,但婚姻的基础却比较脆弱,要从道德谴责和法律规范两方面着手来解决问题,应该大力开展伦理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婚姻观,自我约束,自我修正。相关部门应切实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基层调解组织,对农民工的婚姻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调解。

  农民工婚恋话题网言拾零

  农民工是城市的建设者,也是城市的过客,在一个个城市间来回徘徊。工资少且多有被拖欠的危险,生老病死听天由命,找不到对象的愁苦……近期,互联网上关于农民工婚姻困境的报道精彩纷呈。留言板、论坛、博客、手机短信等为激扬文字提供了广阔平台,大家在这里共抒心声——

  网友“长江后浪”:孔子说“三十而立”,现实却是“三十难立”呀!在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有无数适婚年龄的单身农民工,其中大多数人从未结过婚。现代都市的社会压力和生活成本,确实让年轻的农民工身受重负,找不到理想的另一半。

  网友“格桑燃”: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群体的流动形态正发生着变化,过去以就业为目的的农民工 “单枪匹马”式的流动渐渐向“拖家带口”式的定居性流动转变。家庭化移民是目前农民工迁移的总体模式,在太原、运城等农民工聚集地,甚至可以看到整个村子都复制过来的群落,形成一个亚农村社会生活圈子。大家可以找到熟悉因素,彼此间有照应,降低了在城市生活的成本。政府应多提供经济适用房、公屋等“农民工安居房”,帮助他们度过缓冲期。毕竟,夫妻团聚,一家人能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网友“Kevin”:受传统观念影响,不少父母担心儿女错过结婚的黄金年龄,各类婚恋网站和婚介机构中,不乏心情焦灼的父母。许多农民工刚开始也满不在乎,忙于事业,把终身大事耽搁了,成为“钻石王老五”。对那些单身适婚大龄青年,工青妇组织应建立婚恋“绿色通道”,帮助他们告别单身生活。

  网友“下里巴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除了自己,没有人会让你成为奴隶。就像在超市,经济有限就要算好价钱,明确自己最想要、能承担的是什么,然后排好优先次序来获取。面对现实社会的种种诱惑,理性规划,觅个理想的伴侣。

  网友“百姓的神”:我省应聘用一批农民工“婚姻家庭咨询师”。在西方国家,平均每300个—500个家庭,就有一个“婚姻家庭咨询师”,是一个受人尊敬、发展空间大的职业。我们这一职业则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专业人士对农民工婚姻家庭给予一定的指导,一方面加强婚前心理培训,明确婚姻的性质;另一方面,在离婚登记处设立“离婚劝解室”,该举措可降低30%左右的离婚率。

  网友“黄河夜风”:如今,网络征婚大行其道,已经成为单身男女结识异性、扩大交往圈子的重要途径,农民工可大胆尝试网络征婚。通过网络等渠道相亲、交友活动,结识更多优秀的异性朋友。

  网友 “高山流水”:一些人给“新生代农民工”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有的称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有的认为娇气,不能吃苦耐劳;还有的认为注重享受、胃口高了、心气高了。其实,“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基础较好,视野更加开阔,只要找准人生目标,树立信心,一定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李强)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