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魔侵袭“滇南铜都”:公路上最忙的是运水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旱魔侵袭“滇南铜都”:公路上最忙的是运水车
2010年03月25日 15: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昆明3月25日电(记者 刘云 赵于北)素有“滇南铜都”之称的云南东川,地处干热河谷和泥石流区域,在这场百年未遇的干旱面前,东川情况怎样?3月24日,记者前往云南东川区乌龙镇大水井村采访,一路上边走边在寻找答案。

  车子顺着昆明滇东北方向行驶,山路越来越陡,弯道越来越多。特别是进入东川区域的60多公里盘山公路,坡高山陡,弯道多。沿途,满山遍野的枯草、黄叶泛滥眼前。往年这个季节已是收割小春作物的时候,今年田野一片荒凉,大旱面前,全变成一片片焦土。

  汽车在山间盘旋5个多小时后,计程表显示这里距离省会昆明已经超过200公里。这时我们进入东川区乌龙镇大水井村,这是个座落在东川新杨公路(东川和寻甸交界的路)山间的小村庄,是乌龙镇98个村民小组其中之一。在百年未遇的严重干旱面前,他们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

  在入村的小路上,记者遇见东川区民政局的干部来慰问困难户。他们给62岁的王天云老人送来了油和面条。老人引我们进屋,民政局干部随手打开王天云家的粮缸说:“你们瞧,粮食虽不多但政府接着送来补充,区乡干部每周都要查看情况,上报有关部门,做到心中有数”。

  “粮食有吃,水够喝吗”?我们问王天云,老人又把我们引到他做饭的地方,打开水缸,看到水满满的,老人用瓢勺起一瓢喝了两口说,水甜着呢。他告诉我们:“这个水缸能装一百多公斤水,全托政府的福,镇上每隔一两天送一次水,基本可以保障生活用水。”

  在大水井村,民政局的同志一共慰问了三户困难户。他们对记者说:“乌龙镇大水井村这一带 ‘地上无厂,地下无矿’,属于资源短缺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比较困难,加上今年严重干旱,造成雪上加霜。区、乡干部通过‘查水缸,看米缸’活动,了解群众疾苦,缺水送水,缺粮补粮。”

  从大水井村出来,我们来到红土地镇松毛棚村小坡头村民小组。车还未停稳步,村里的狗就叫了起来。村民姚金强夫妇栓住狗出门迎记者,并招呼我们进她家休闲片刻。一个四合小院,猪、鸡、牛一块在院里分圈饲养,院角还放着一辆小板车,上面放着几只空水桶。

  小坡头村民小组是红土地镇旱情最严重的地方,这里海拨1900米,立体气候,无水源,全村120人饮水全靠老天下雨,雨水储存于各家各户的小水窑。每年雨季储,淡季用。姚金强说:“正常年景一年最多冬腊月缺一两个月水,今年遇大旱乡亲们可受罪了,半年多天上不下一滴水,村民们渴水已经5个多月。每天人畜饮水要到3公里外的地方去拉。”他指着儿子说:”他本来可以外出打工搞钱,但每天拉水要劳动力,没法脱身去打工。”

  村民们告诉记者,现在山区公路上最忙碌的就是环卫运水车,为了保障山区村民用水,东川区所有运水车几乎是一刻不停地往乡下送水。以铜都镇块河村大岔路村民小组为例。这个村54户、240户人家干旱前每家每户都安装有自来水,水管通往村头50万立方米的的一个蓄池。干旱后水窑干涸,安装于各家各户的自来水龙头成了个摆设。

  记者在块河村大岔路村口看到,只要送水车到来之时,这个村上到七八十多岁的老人,下到三四岁的儿童都一块上阵,挑的挑、背的背、小娃拎个瓶,和大人一样在站村口有序排队取水。

  东川区区长王冰说,到目前为止,东川区8个乡镇118个村民委员会,872个村民小组,已有8.2万人、6.8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区委、区政府发动全区干部进村入户“查水缸、看粮缸”, 对饮水困难的村组,已送水1.85万吨。随着旱情加重,现在日组织100人专业队送水,500人义务队伍送水,日送水40多个车次;春荒缺粮人口10.35万人,需要救助2.23万人,第一批已安排到位救灾粮食545吨。(完)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