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二代”更易感到孤独 年轻父母网上征玩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独二代”更易感到孤独 年轻父母网上征玩伴
2010年05月18日 14:44 来源:杭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我女儿到现在30个月,这段时间我就专职带她玩,所有群里的妈妈,如果有时间,可以一起带小朋友玩……之前没好好带,我觉得对她有点影响了!”

  几天前,萱萱妈妈在杭州一家亲子论坛上发了篇名叫“给女儿一起找小朋友玩”的帖子,希望能为4岁的女儿找一些玩伴。帖子发出以后,很快就有十来个年轻妈妈应邀加入。

  “这也是无奈之举”,萱萱妈妈说,最近女儿“拒人千里”的表现让她很是担心。

  其实,萱萱的情况在目前“独二代”(第二代独生子女的简称)还是比较普遍的。而在杭州,包括一些家长和幼儿园,已经注意到这种状况,并开始尝试作出改变。

  30个月大的女儿拒人千里

  由于夫妻俩工作忙碌,经常连周末都在出差加班,在这之前,萱萱一直由外婆照看。

  一次,认识的女友过来,妈妈让萱萱叫阿姨,谁知她抬眼看了一下,说:“这是别人家的阿姨,我不叫。”怎么哄都没有用,后来才发现,不管是人还是玩具,凡是打了“别人家”烙印的,萱萱统统不爱搭理。

  “25个月之前她很开朗的,现在,30个月的她,突然一夜之间,变得不喜欢说话,对生人也爱理不理。”

  萱萱妈妈经过多番“检讨反省”,认为宝宝反常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和孩子相处时间太少了。

  萱萱妈妈说,孩子平时只有外婆陪伴,虽然也在接触同小区里的孩子,但同龄玩伴还是太少,“玩来玩去就那么几个人”。

  于是,宣萱妈妈开始为宝宝网上征友。

  “跟我们小时候不一样,现在的孩子生活圈子太小了,我们只有多带他们出去。”

  更彻底的是,萱萱妈妈在两个礼拜前选择了辞职,“老是老人带肯定不行,我想还是等孩子大一点再出去找工作。”

  幼儿园特别引进“哥哥姐姐”

  萱萱妈妈和萱萱的故事,让胜利学前教育集团大学路园区老师孔易萍联想到自己执教的“彩虹班”里的学生。

  4岁的小薇,刚进“彩虹班”时,就不喜欢和陌生的小朋友相处,吃饭时会默默掉眼泪,老师提问时她的声音轻若蚊蝇,有时甚至憋红了脸一语不发。

  “这个孩子的父母工作比较忙,照顾她的爷爷又是外地搬来,在杭州没什么地方可以串门,可以说,她平时几乎不跟外人交流。”

  好在彩虹班和一般的平行班不同,是个“混龄班”。孔易萍安排班上一个大龄孩子做小薇的“哥哥”,在哥哥的帮助下,现在的小薇已经在班上交到了不少朋友,也能大胆回答老师的问题了。

  让他们懂得交流和分享很重要

  大孩子照顾小孩子,这是彩虹班独特的教学管理方式之一。孔易萍表示,现在的孩子是“独二代”,不仅自己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也是独生子女,这就导致孩子不仅没有亲生兄弟姐妹,连堂、表兄弟姐妹都没有,“手足之情”缺失,让他们不懂与同龄人交往的方式。

  “‘独二代’的孩子,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冷漠、无法合作甚至轻度自闭,要么就是特别调皮”,因此让孩子们懂得交流和分享,是引导孩子的重要一步。

  “像我们班上的孩子,在外面看到漂亮的银杏树叶,一定会捡32片分给班上的小朋友。他们已经懂得朋友、兄弟姐妹的意义,所以很乐意把所有的情绪,无论开心还是难过,和班上的小朋友分享。”孔易萍说。

  -专家说:

  “独二代”或引发儿童心理问题

  家长和老师要多制造机会让孩子们多进行社交活动

  上个世纪末,“孤独”两个字,曾经适用到了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身上,而现在,又被套用于“独二代”身上。生活半径的缩小,没有兄弟姐妹,缺少玩伴,长辈溺爱,这就是当下不少孩子们的童年。

  “孤独让孩子性格内向、不善表达、不喜欢沟通,这些只喜欢自娱自乐的孩子进入幼儿园以后,也会比一般的孩子适应得慢,甚至将来也没有办法很好地融入现实生活,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杭州若水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开表示,不久的将来,“独二代”或将引发更多的儿童心理问题。

  好在一些家长和教育机构显然也已意识到问题,“萱萱妈妈做得很对,多跟孩子相处、多带她认识新朋友,这是很好的情商教育;而小薇的父母要注意了,虽然孩子现在有改变,但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更大。”李开建议,虽然传统意义上的“手足之情”比较难实现,但家长和老师可以进行后天努力,比如制造机会、营造氛围让孩子们多进行社交活动,让他们与年龄相当的玩伴一起,学会交往技能,锻炼交往能力,学会和朋友交流心情、分享情绪,大人则在一边给予恰当的帮助和引导。

  生活半径的缩小,没有兄弟姐妹,缺少玩伴,长辈溺爱,这就是当下不少孩子的童年。见习记者 王卓瑜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