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邑田间现5米深“天坑” 村民疑与地震有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四川大邑田间现5米深“天坑” 村民疑与地震有关
2010年05月30日 14:26 来源:成都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四川)大邑县新场镇桐林村4组一村民,趁着月色开起拖拉机梨田。突然拖拉机下陷,被众人合力拉了起来。第二天,村民才发现:拖拉机陷入地方出现一个不小的“天坑”!

  “天坑”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它“吞”进去大量的水,水却在瞬间消失。当地村委会向上级报告了这一奇怪现象,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专家已赶赴现场。

  惊!

  稻田“天坑”越变越大

  村民疑与地震有关

  昨日下午,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天坑”是在上周五出现的。

  上周五晚10时许,村民侯先生请人用拖拉机犁自己的田,其间拖拉机突然陷了下去,在众人的帮助下才被拉了起来,当时没有人注意到有没有大坑。

  第二天上午8时许,侯先生给稻田灌水,准备下田插秧,可是满满的一田水,一会儿就少了一大半。

  “咦!水咋没了呢?”侯先生这才发现,在距离田埂两米左右的田里,有一个直径30厘米的圆洞,当时深约30厘米。他赶紧又继续放水,谁知田里一直没被灌满,坑则越变越大,越变越深。“水流进去后‘空空’作响,一听就知道水很深了。”侯先生说,他再次来到秧田时,洞口已达半米宽,坑里积满了水,用两米多长的棍子也捅不到底。

  更意想不到的是,过了10分钟,里面的水竟然又干了!

  “咋莫名奇妙地出现这么大一个天坑?会不会跟地震有关哦?”附近村民纷纷赶来看稀奇。村委会工作人员也赶到了现场调查。

  怪!

  “天坑”像坛子

  里面的水10分钟流干

  昨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圆形的“天坑”周围,被田主人用淤泥筑起了一道圆形的水坝,避免水流入。稻田三个角上,竖立着“危险”的警示牌。“几十年来从来就没有遇到过,幸好没人掉进去。”65岁的村民瞿孔云老人说,这些警示牌是由村委会立的,目前村委会已经向上级部门报告了此事,正在等相关部门进行勘测。

  “这个坑呈坛子形状,上狭窄中间宽,最深的时候有5米深,最宽的地方有2米多宽,现在回填了一部分淤泥都还有两米多深。”瞿孔云说,最让村民们想不通的是:这个坑装满水之后,最多10分钟就全部流完,“我们这是老田,装满一田水至少要管3~4天,现在畅起流都装不满。”

  猜!

  副镇长:疑因地下透水

  对此,新场镇王逢清副镇长表示,桐林村地下透水层一直不好,以前打过8~9米深的水井,水质很差,此后就改用上了80米深的机井。全村1400余人的生活用水全部来自阀门厂的深井水,打井的比较少。“不过,大坑形成很可能是碰巧遇上该处地下透水层透水效果很好,加上水一冲就旋大了。”王逢清副镇长猜测。

  瞿孔云说,以前这个地方又没有勘测过石油,又没有打过井。

  “我们村从1979年就一直喝阀门厂打的80米深井内的水,原来50米深处的井一到冬天就没水了,村民打下10米深的井就更喝不到水了。”瞿孔云说,“如果是被水旋空了的,为啥原来挖秧田沟挖下去20厘米深,又没有旋出洞来?”

  专家解释

  “天坑”可能是古墓入口或被填水井

  据悉,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罗永康高级工程师已赶到现场考察。

  “这种地质结构不可能形成天坑,应该是人工挖出的有一定规模的大孔,回填时未填实,水渗入地下带走泥沙,孔就越变越大了。”现场勘察后,罗永康表示,天坑的形成与喀斯特地质结构有关,石灰岩发生岩溶现象,经过几千年上万年作用后在地下形成大孔,在震动作用下发生塌陷,然而该处为泥石结构,不可能是天坑。

  “有可能是古墓入口,也可能是人工挖出的水井,我认为水井的可能性大一点。”罗永康表示,这个大坑的形成与地震没有任何关系,更不会是地震的先兆。

  相关链接

  宜宾长宁7天现26个“天坑”

  4月27日凌晨开始,宜宾市长宁县硐底镇红旗村和石垭村陆续发生地层塌陷,相继出现26个“天坑”。此后,“天坑”的数量没有增加,但部分“天坑”在继续垮塌扩大,最大的“天坑”直径已从最早的40米扩大到约60米,转移的村民也从5户增加至112户。(记者 张照华 赖波)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