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探访湖北山区篾编残疾人:自强自立 活出精彩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20日 19: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解说】临近中午,在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桥边镇朱家坪村,村民王乐贵在家中开始制作筲箕。天气异常炎热,伴随着阵阵削竹声,豆大的汗珠在他的额头凝聚又滑落,但他没有时间擦拭。

  【解说】朱家坪村地处山区,经济较为落后。由于有着丰富的竹林资源,不少残疾村民通过篾编增加了收入,活出了各自的精彩。近日,记者走进朱家坪村,探访这群身有残疾的篾编手艺人。

  【解说】篾编有一千多年历史,篾编十分费时,编织一个最基本的簸箕至少也要花上半天的时间。要经过破竹、削篾、编织、锁口等工序,再通过挑、压、弹、插、绕、穿、贴等一系列技法,才能让竹子变成精美、实用的生活用具。

  【同期】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桥边镇朱家坪村村民 黄代发

  我从事(篾)编业也接近40年了,开始学的时候(手上)伤了很多回。篾要划匀,不划匀,一是编不好,再编出来的效果也不好。

  【解说】王乐贵今年59岁,年轻时因左脚意外粉碎性骨折而落下残疾,但他没有轻言放弃,而是努力钻研篾编技艺,然后将做好的篾制品进行销售。如今,王乐贵养了猪,种了几亩地,还盖起了小洋楼,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

  【同期】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桥边镇朱家坪村村民 王乐贵

  (我)从事篾编大概有45年,因为我们祖辈就传承做筲箕,我们从小就把这个东西全部学会了。学会了以后可以卖,也可以多有点收入。

  【解说】朱家坪村的这群手艺人中,有一位残疾村民名叫陈永发,他当篾匠已有36年,制作出来的簸箕等篾制品十分牢固耐用,受到很多人喜爱,因此时常有人找他购买。依靠着篾编手艺和自身的努力,陈永发不仅养活了自己,还成了家。

  【同期】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桥边镇朱家坪村村民 陈永发

  (我们把)竹子砍回来以后,划篾就要划一天,或者是刮一天,那做的话就快一些,划一天篾可以做几十个。

  【解说】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塑料、不锈钢等制品渐渐替代了篾制品。可朱家坪村的几位篾匠依然坚持制作篾制品。陈永发、王乐贵等人都正在积极寻找“接班人”,把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同期】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桥边镇朱家坪村村民 王乐贵

  (如果有人)来学的话,我们还是一定全部把他教会,可以增收,为残疾人以后创业有一定的好处。

  【解说】当地残联了解到朱家坪村残疾人篾编群体的情况后,专门为他们开通电商平台,在网上出售他们的篾制产品,也激励更多残疾人向他们学习,自立自强。与此同时,残联也希望能以此保留传统的篾编技术。

  【同期】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 汪军

  (我们)回来之后就把他们的产品跟他们做了个网页放到网上,没想到一经推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不仅很快把他们的存货都销完,现在网友还想再来采购的时候需要预定。

  【解说】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宜昌市点军区残联在帮助残疾人解决就业的同时,还通过培训、补贴等多种方式鼓励残疾人创业。截至2021年底,点军区1563名就业年龄段内的残疾人已就业984人,就业率达到63%。

  【同期】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 汪军

  解决一名残疾人就业,等于盘活了一个残疾人家庭,不仅能够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还能够让他们用劳动获得尊严。

  董晓斌 张倩龙 王婷婷 湖北宜昌报道

责任编辑:【卢岩】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