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减灾中心专家谈玉树地震救灾
      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据地震专家联合调查,青海玉树地震受灾区面积估计达到2万多平方公里,重灾区面积估计达到4000多平方公里。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卫星遥感部主任杨思全、技术装备部副主任穆建国两位专家19日下午14时做客中新网,就地震震情、救灾减灾、灾后重建等问题进行在线解读。
 
  • 主持人:2010-4-19 09:31
    主持人:各位中新网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我们的视频访谈。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此后余震不断,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目前地震已经造成1706人死亡,256人失踪,12128人受伤,其中重伤1424人。据地震专家联合调查,青海玉树地震受灾区面积估计达到2万多平方公里,而重灾区面积也估计达到4000多平方公里。今天我们中新网邀请两位专家,就玉树灾区的一些情况做解读。坐在我身边的是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卫星遥感部主任杨思全。您好。
  • 杨思全:2010-4-19 14:02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 主持人:2010-4-19 14:02
    另外一位是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技术装备部副主任穆建国。
  • 穆建国:2010-4-19 14:02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 主持人:2010-4-19 14:03
    作为对各类自然灾害进行信息服务和辅助决策的专业机构,对于这一次玉树地震,国家减灾中心是在什么时候做出的反应?
  • 杨思全:2010-4-19 14:04
    作为咱们国家目前应该说是唯一一家为灾害救助提供决策支持服务的专业性机构,玉树地震发生以后,我们紧急启动了我们中心的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规程,这应该是地震发生之后的10分钟之内,就启动了,这个就很快,启动了以后,我们有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派员参加现场的救灾工作组,赶赴第一线了解灾情。第二件事情快速处理,搜集整理灾区的相关信息,进行灾害的快速评估,了解灾区的一些基本损失情况。第三件事,我们启动环境减灾卫星的应急接收计划,快速获取,应该说在14号12:19分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获取了玉树县城的第一线数据,对灾区整个的受损情况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与此同时,我们也是启动国际减灾宪章(Charter)机制,紧急向国内相关机构提供卫星遥感的需求,来开展工作,同时我们也是通过国内的卫星遥感技术一些协议、机制,与军方和国内的北京一号等卫星单位提出需求,目的就是尽快的获取大量的灾区的检测数据,能够比较客观准确的快速的对灾区的损失情况进行一个快速的评估,这是我们大概做的几方面的工作。
  • 主持人:2010-4-19 14:07
    第二个问题,想请问一下穆主任,在地震发生以后,减灾中心派出了工作人员,利用国产北斗终端在常规信号终端的时候,向后方报道灾区的信息,我们想了解一下,这个北斗终端是一个什么样的设备?
  • 穆建国:2010-4-19 14:08
    首先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类似于美国的GPS,短文包送,可以发送汉字的信息,这样就可以利用这样的功能为我们灾区的情况实时传送到后方。
  • 主持人:2010-4-19 14:08
    在前方报道的时候,北斗终端这个设备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 穆建国:2010-4-19 14:08
    应该说国家减灾中心利用我国国产的北斗终端,应用于重大的自然灾害,这不是首次,在08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以及5.12汶川地震,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青海地震发生以后,我们的工作组也是立即随国务院工作组到达了玉树的灾区,开始到达玉树机场以后,发现当地常规的信号,我们的手机信号包括其他的信号都没有了,因此工作人员立即通过北斗终端发送了现场的一个定位信息,以及当时的一个灾情信息,我们后方确实第一时间了解到了前方的灾情和救灾工作的情况。应该说北斗终端它最大的优势就在于,除了刚才所说的短文包送以外,它在我国的所有的地区都是无缝覆盖的,这样即使在常规信号中断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把现场的信息发给后方。
  • 主持人:2010-4-19 14:09
    除了北斗终端之外,还用了什么设备可以在这次救援当中起到很好的效果和作用?
  • 穆建国:2010-4-19 14:14
    北斗终端刚才说了,包文以外还有定位信息,但是还有一些视频信息、图片信息无法靠北斗来传,我们从减灾中心自成立开始,就对应急的装备进行了研发,对于PDA这个设备,包括我们的一个比盖(音)卫星通讯系统,还有其他辅助的装备,都是在重大自然灾害中投入应用,这一次玉树地震,这一次我们就用了我们建立的这套PDA的系统和装备,还有一个比盖系统,还有卫星电话。
  • 主持人:2010-4-19 14:15
    接下来想请问一下杨主任,作为国家减灾宪章的中国授权用户,国家减灾中心在地震发生以后已经获取了青海灾区的卫星遥感数据5景,那这一次玉树地震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呢?
  • 杨思全:2010-4-19 14:15
    28景,通过宪章,截止今天我们共获取28景的数据,灾前24景,灾后4景,这些数据是被我们作为重点的数据源开展灾区的检测工作,同时在国内获取了相关的航飞数据,还有总参军方的一些数据,目前我们发现,玉树这一次地震最严重的是倒房,据我们检测重点分布在结古镇,北部地区、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这三个地方的倒房非常严重,我们初步的结果,北部、西部和南部基本上90%以上的房屋都倒塌了,这是一个数据。东部地区好一些,房屋倒损的比例大概20%到30%,整体而言,借故镇的倒房基本上有60%、70%全部倒损。对于道路的滑坡点的监测,整个结古镇及周边地区发现了26处的滑坡点,其中有5处是位于国道124沿线,这5处的交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余的21处是分布在离道路和居民点比较远的部位,它基本上对于交通、灾民没有构成什么影响,我们也向社会公众进行了发布。
  • 主持人:2010-4-19 14:15
    卫星遥感的数据获得的照片也好,还有视频也好,在网上还有很多媒体都进行了宣传,那能不能给我们通俗的介绍一下,这个卫星遥感究竟怎么回事?
  • 杨思全:2010-4-19 14:16
    卫星遥感通俗来讲,遥感就是遥远的感知,通过遥远的地方去感知地面的地表的状况的变化,咱们目前的卫星遥感就是有一个平台,一个卫星平台,在平台上面搭载相关的相机和电池,通过火箭发射到高空,通过这个平台上的相机对地面地表的一些情况进行适时的监测。
  • 主持人:2010-4-19 14:17
    从年初的西南大旱一直到4月14号的玉树地震,给人的感觉,好像2010年是一个很多灾的年份,想问一下穆主任,这些年灾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样的?
  • 穆建国:2010-4-19 14:17
    我国的自然灾害基本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灾害的种类非常的多,可以说除了火山以外,所有的自然灾害我国都存在,包括洪涝灾害、干旱,像现在的地震。第二个,分布的地域非常广,应该说在我国70%以上的城市,50%的人口均受到地震、洪涝、海洋等灾害的威胁,所谓的在这样一个非常严重的地区,另外第三个特点,发生的频率非常高,因为受我国季风性气候的影响,一些主要的气候的灾害,尤其是区域的洪涝灾害和局部的灾害是非常严重的,基本上每年都会有这样的洪涝灾害或者是干旱,另外因为我国处在太平洋、亚欧、印度洋板块交汇的地方,地震时常发生,这一次玉树地震专家们都有过这样的一个解读,就是因为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一个结果。第四个,灾害的损失非常的严重,有这样的一个数字,从90年开始,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到2008年,19年期间每年平均受灾人口达到3亿人次,房屋倒塌300多万,转移安置900万人口,直接的经济损失都会达到2千亿以上。在近几年来说,由于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极端性的气候时常发生,像北京,现在快5月份了,但是现在我们的天气还这么冷,到现在来说,由于极端性气候的发生,一些灾害呢时常发生,另外由于地壳运动的结果,发生地震的风险也有所提高。
  • 主持人:2010-4-19 14:18
    可以说这一次玉树地震社会各界包括国际组织都是非常关注的,我们的网友也是这样,因为知道今天两位专家要来采访,我们也有很多网友留下了问题,前一段时间有一部影片大家都非常的受震撼,就是《2012》,不知道两位看过了吗?对于《2012》,两位专家有些什么看法?
  • 穆建国:2010-4-19 14:19
    它是一个寓言或者一个影片,我们看到的,我个人感觉,这个影片的导演或者说编剧或者说主要的目的并不是告知我们2012年会是什么样,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让大家了解灾害,第二关注灾害,另外通过这样一个影片,教育我们的民众,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让2012这样的一个事件能够远离我们,我觉得他是这样一个目的,任何的影片,积极的影片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这样的灾难影片就想让民众关注。另外包括玉树地震,汶川地震,所在的地理位置确实是地震多发的地区,因此可以说有一定的可循的,并不是说它没有发生过地震,就有很特殊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所以说我觉得我们的确发现了现在的汶川地震也好,地震确实多一点,实际上作为灾害的管理者来说,就地震局来说,地震每次监测的时候,3、4级的地震,包括5级以上的地震,全国还是很普遍,发生的,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所以说大可不必为这样的事情而杞人忧天。
  • 杨思全:2010-4-19 14:20
    穆主任说得很对,毕竟是一部影片,实际上我们对《2012》这个影片,我们单位也是组织了看过,看完了以后,我们自己从我们业务的角度也讨论过,这部影片,通过这部影片的播放,实际上就是更大范围的提高人们对灾害的认识和意识,防灾备灾的意识,刚才穆主任说的是新时期灾害的特点,体现在这个,一个是灾害的范围广,影响范围很广,像去年的汶川地震,范围很广,跨省跨区域。再一个损失很重,尤其现在社会经济财富的快速发展时期,灾害一旦发生,导致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第三个方面,救灾难度很大,因为涉及到灾害造成的损失很重,涉及的领域很多,导致救灾难度很大。我想通过这样的影片播放了以后,看了这个影片的人,自己心里都会有所感悟,对灾害的预防都有所感悟。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理解。
  • 主持人:2010-4-19 14:20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以后,救援速度之快,以及感人程度,都让中国人和国际组织很有感触,大家都很感动,这一次玉树地震,它的救援行动,是不是也吸取了,借鉴了5.12汶川地震的一些做法?
  • 杨思全:2010-4-19 14:22
    这个应该是吸取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实际上汶川地震结束以后,我们对汶川地震整个过程中我们所做的工作从技术层面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这次地震发生了以后,我们就是基于汶川地震取得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为什么这次响应速度很快,地震发生后的10分钟之内我们就采取紧急的措施,响应措施,就是基于汶川地震的经验和教训。
  • 主持人:2010-4-19 14:22
    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他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 杨思全:2010-4-19 14:23
    肯定有不同点的,地震发生之后,尽管我们吸取经验和教训,但是不能完全照搬,毕竟灾害发生的地点不一样,灾区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民族的构成都不一样,这次玉树地震发生以后,玉树这个地方是地处高原,这是它的特点,借故镇海拔3700多米。再有一个交通不便利,整个灾区除了机场之外,主干道一个就是国道,214国道,再就是省道,318国道,这两个主干道。最近你们也关注到,由于交通不便利,运送救灾物资和人员的车辆,在国道里面很拥堵,这就给救援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是一个。再一个天气很寒冷,最近又下雨夹雪,这些都会给救援工作造成一定的,应该说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了解到好多去灾区参与救援工作的,或者参与救灾指导工作的,对当地的气候不适应,导致对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想这可能是两个很重要的方面。
  • 主持人:2010-4-19 14:24
    接下来的问题是想请问一下穆主任,我们知道中国减灾中心从02年建立以来,已经与多个国家进行了减灾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这方面的情况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 穆建国:2010-4-19 14:25
    我们中心确实在国际上积极的参与国际减灾的事情,并且参与了多个国际减灾的会议以及国际减灾的活动,并且在会议活动当中,介绍中国的灾情和减灾的工作经验,同时也了解国际减灾最新的动态以及最新的进展,吸取他们减灾救灾方面的一个经验,为我们所用。另外开展减灾救灾领域的多边和双边的合作,总体来看,中心在发展的8年当中,最主要的从国内外的,尤其国际上的区域组织,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和非政府组织都开展了长期友好的合作,主要有这么几个组织,上合组织、东盟包括中日韩,包括联合国的国际减灾战略,联合国的亚太经社理事会,包括中俄这边,然后中挪,中乌这几个开展了多边、双边的合作,主要就是促进信息的交流,开展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共享。另外开展国际性的培训,当然了也是会主办或者说参与国际上的一些重大的会议,包括我们在2000年召开的防灾减灾大会,现在每届我们都会参与。
  • 主持人:2010-4-19 14:25
    在有灾难发生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国家减灾中心机构的这样一个名字,但是我们的网友也很关心,网友就问,减灾机构平时都有准备哪些预防和应急措施?
  • 穆建国:2010-4-19 14:31
    我们现在的减灾中心的运行有常态和应急两个方面,常态我们有一系列的机制,比如说我们的24小时的灾情信息的机制,也就是说我们24小时都会收到国内灾情信息的统计。所以说,我们这边的常态和应急应该说两个方面同时来满足国家应急救灾和减灾的服务。
  • 主持人:2010-4-19 14:31
    减灾中心运作的方式是什么样的?
  • 杨思全:2010-4-19 14:31
    从运作方式上来说,从内部来说,目前一个是业务机制,刚才穆主任说了,我们有两种,常规和应急,常规的情况下,重点是做准备,为备灾防灾提供支撑,应急的情况下就是对突发的事情进行处理,内部里面我们有灾害信息部、灾害评估与应急部,灾害遥感部,卫星遥感部,政策研究部,总共有10个部门,我们主体业务就是这样的,灾害一旦发生以后,灾害评估与应急部首先会快速制定出一个灾害的监测与评估的方案,根据这个方案,我们灾害信息部和卫星遥感部会结合,从天、空、地、现场四个渠道来获取灾区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并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快速对灾区的情况进行一个评估。另外对外的,我们中心和司里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的业务工作针对性很强,目标也很明确,这是大致的一个运作方式。
  • 主持人:2010-4-19 14:32
    中国目前的空间减灾机制是什么样的?
  • 杨思全:2010-4-19 14:32
    刚才我提到的国际减灾宪章是国际上的,目前国内的初步框架已经建立了,目前我们与军方、总参还有北京一号,国内相关的一些卫星运行单位都签订了协议,一旦重大事情发生了以后,他们会及时给我们提供灾区的卫星遥感数据。
  • 主持人:2010-4-19 14:36
    这个在国际水平上来衡量的话,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 杨思全:2010-4-19 14:36
    应该说是,刚才说的国际减灾宪章(Charter)机制是一个跨国的机制,其他的一些国家内部,应该说还没有形成这么一个机制,你像欧洲,这是跨国之间的机制,但是他们国家内部也没有形成什么机制,应该说咱们这个还走在前列,在国家内部这个机制上还是走在前列。
  • 主持人:2010-4-19 14:36
    关于玉树救援我们的网友虽然不够专业,但是还是在积极的关注和想办法,其中一位网友就想请问,统一国际专业救援队来玉树救援,有何操作上的难度?
  • 穆建国:2010-4-19 14:38
    我感觉刚才杨主任提到和汶川地震这样的救援的经验上已经提到了,尤其玉树那个地区是一个高海拔地区,在救援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环境的恶劣性,并不是说我们能力各方面的问题,主要还是要考虑到诸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说高海拔地区对高原反应的问题,比如交通的问题等等,都需要考虑到。
  • 主持人:2010-4-19 14:39
    接下来一个问题也是问穆主任的,关于灾情评估工作,目前工作开展的情况以及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 穆建国:2010-4-19 14:40
    减灾中心这边主要为评估工作做好技术保障,首先第一个及时汇总各方面的情况,首先我们与地震局、交通部、工信部一系列部委保持密切的联系,并且跟我们的前方的工作组保持密切的联系,能够第一时间获取灾情信息,及时掌握灾区的损失情况,另外在数据方面,刚才也提到了利用卫星遥感,对灾区的形式做一些整体的判断。另外调用并整理,尤其是玉树重灾区社会背景数据,包括人口数据,经济数据,包括地理信息等等,这样的话为我们的综合评估提供这样的一个数据的支持。第二个方面,开展灾情和灾情救助需求的一个快速评估,因为我们也知道,现在人的安置问题,人的生活保障问题是重中之重的,还有救援的问题,因此我们也是利用一系列的技术的手段,包括利用提供地震的图,还有模型,对人口、房屋倒塌,包括基础设施以及直接经济损失进行快速评估,另外刚才也提到了,利用多元的遥感数据,以及现场所发回的实时的数据,对交通,物资储备情况,包括灾区生活安置的地方,比如民政部门要搭帐篷的话,应该有一片很好的地域,或者分散安置,这样的一个工作提供决策依据,这样的话主要就是在灾情救助方面,我们要提供很好的或者说是很权威性的数据资源和背景。另外我们前方的工作组也是,刚才提到的,从各个装备能够为我们提供灾区现场的情况,这样的话对灾害救援的进展,包括灾害发生的判断都要做出快速的响应,能够为灾区的救助提供更好的辅助决策。现在我们应该说第二批的现场的工作组已经到达了灾区,评估工作组已经到达了灾区,主要对灾情进行现场的核实,这样的话在本周之内,就是这几天之内就要拿出一个国家的综合评估报告,这样的话评估工作才能为接下来的恢复重建,灾民的生活安排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 主持人:2010-4-19 14:45
    接下来的工作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我现在想问一下,刚刚我们说到地震局来监测地震的发生和级数,今年可以说发生了很多地震,比如说像海地地震、智利地震,还有玉树地震,这些地震真的可预知性非常低吗?
  • 穆建国:2010-4-19 14:45
    地震的预测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很难的课题,因为我们对我们的母亲,地球,内部的构造了解的还不是那么的透彻,要了解地震的预测情况,我觉得是在各国来说都是很难的,大部分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地震局的同志可能比我们更了解,尤其他们在网上已经把地震的一些情况都已经,都能在网上看到了,我们在这里就不做太多的描述了。
  • 主持人:2010-4-19 14:46
    好,接下来这个问题问一下杨主任,刚才您提到了减灾卫星,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 杨思全:2010-4-19 14:46
    可能有些网友也关注到咱们08年9月6号,咱们有了环境减灾卫星,A星和B星,这个是我们的第一步,这个星座是咱们国家批复立项,专门用于减灾业务的一个卫星星座,08年发射两颗是第一步,预计按照我们的规划是想在十二五完成星座的建设,整个星座建成了以后,包括8颗星,4颗光学卫星,4颗雷达卫星,这个目标实现以后,将来就是卫星的重返周期,半天就可以重复观测到一个地区。减灾A、B星发射以后,减灾中心作为卫星的管理单位和应用单位,积极开展卫星数据产品的服务,数据应用的开发,在这次玉树地震期间,减灾卫星应该说作用非常大,我们获取的第一幅影像就是A星发回来的,然后我们快速掌握灾区的受损情况。后续我们现在还不断在获取。
  • 主持人:2010-4-19 14:46
    好,现在玉树的救援工作还是依然在紧张的展开,在节目的最后,两位专家能不能,通过我们的镜头,对玉树受灾的这些群众还有参与救援的人,对他们说一些什么呢?
  • 杨思全:2010-4-19 14:47
    对玉树这次的地震事件,尽管是属于大自然的一种现象,对灾区的灾民,我们自己也感觉到心情非常沉重,我们希望我们尽自己的一份力,能为灾区多做一些贡献。谢谢。
  • 穆建国:2010-4-19 14:47
    我觉得玉树地震发生以后,灾民确实他们受到了很严重的伤害,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领导人,包括我们社会上各个层面,对灾民也好,灾区也好,非常的关注,我们在网上都可以看到,希望灾民能够振作起来,充分恢复我们的家园,另外对救援人员首先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能够开展这么有效的工作,确实实属不易,希望他们保重身体,凯旋而归。
  • 主持人:2010-4-19 14:47
    好,的确我们最近的这些报道当中,也有很多的救援事迹在感动着我们,所以我们也希望,希望玉树的朋友们能够早日恢复一个相对正常的生活状态。时间关系,今天的采访到这儿就要结束了,我们也会持续的关注玉树地震,也感谢二位专家接受中新网的采访,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