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化学:环保难题影响盈利前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证券频道

中泰化学:环保难题影响盈利前景

2010年07月05日 16:17 来源:投资者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6月29日,中泰化学(002092.SZ)筹划已久的煤炭开采终于有了新的进展。公司当日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出资,独资设立新疆中泰化学准东煤业有限公司。新公司成立后将积极开展准东煤田采矿权、煤矿规划、设计等相关工作。

  实际上,自中泰化学获得煤矿资产的消息传出后,公司股票获得疯狂追捧,股价迅速攀升,最新的动态市盈率接近100倍,然而,公司未来期望打造的“煤炭—电力—电石—聚氯乙烯—煤化工”一体化产业链并不为所有人看好。日益严重的环保限制政策将成为公司需要认真对待的难题。

  主业受困产能过剩

  投资者之所以对中泰化学这家主要生产聚氯乙烯树脂和离子膜烧碱的化工企业予以高度关注,并非因其在全国氯碱行业排名前三名的地位,而是公司未来依托煤矿资源打造的“煤炭—电力—电石—聚氯乙烯—煤化工”一体化产业链的远景规划。

  由于中泰化学主要成品国内市场同质化程度较高,此前公司主要依靠规模化扩张实现利润增长。依托新疆丰富的煤、盐、石灰石资源,2009年以前,中泰化学连续10年保持年均40%的发展速度,其聚氯乙烯树脂、离子膜烧碱产能分别扩大了60倍和32倍,分别达到90万吨和665万吨,位列全国氯碱行业前三位。

  不过,与公司产能突飞猛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的营业利润自2008年开始大幅下滑,从2007年的增长109.77%到2008年、2009年分别下滑58.92和27.52%,而同期三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分别为45.23%、42.49%、-3.08%。同时,自2006年上市以来,公司四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89元、0.49元、0.22元、0.19元,也呈现快速下降趋势。

  更让人担心的是,业内预测,由于到岸价格比国内具有明显优势的伊朗、沙特等中东国家的乙烯产能即将进入集中释放期,下半年聚氯乙烯市场价格可能会大幅下挫,由于公司今年扩充了产能,有分析人士预计,公司很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亏损。

  煤炭资源催生产业一体化

  2007年6月15日,公司获得准东煤田奇台县南黄草湖一至九个煤矿区的248.6平方公里探矿权,煤炭矿产资源储量共计147.31亿吨。这一储量相当于中煤能源的资源储量,在国内可排进前十。

  2010年初,中泰化学发布准东一井田勘探报告,公司拟将南黄草湖煤炭矿区划分为三个井田区,总规模达到产能5000万吨/年。先行开发建设一号井田规模为2000万吨/年,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1000万吨/年生产能力,待后续相关手续完成后立即开工建设。

  根据6月29日的最新公告,公司正在办理煤矿的采矿权、项目规划等手续,该公司投资者关系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手续繁多,具体日期难以确定。同时,预计未来煤炭项目所需资金将以百亿计,该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公司将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融资。

  中泰化学总工程师唐湘零表示,今后公司将由生产通用性产品向生产高附加值专用型产品转变,产业结构也将由单一向多元化调整。中泰化学董事长王洪欣透露,未来10年,公司将形成化工材料、煤炭、煤电、煤化工、上游原料5大产业。

  因此,公司被不少机构看好。联讯证券表示,中泰化学作为新疆国资委唯一控股的氯碱上市公司,强大的政府背景有利于公司在现有平台上整合各种资源,成为新疆的化工企业龙头。

  股价涨5倍 PE近百倍

  自中泰化学获得煤矿资产的消息传出后,公司股票获得疯狂追捧,股价迅速攀升,虽然因2008年业绩大幅下降导致股价跌至谷底4.59元,但2009年仍然因煤炭一体化产业链再受青睐,股价最高飙升至26.8元。公司最新的动态市盈率仍接近100倍。

  公司的一体化产业链近日却遭受严重质疑。“因为聚氯乙烯(PVC)产能目前过剩趋势严重,而在准东地区就已经有湖北宜化的120万吨PVC项目了,也是自备电厂、自产电石,成本比中泰还要低,中泰化学未来面临的竞争形势依然严峻。”一位分析人士表示。

  更为不利的是,电石法PVC可能面临危机。6月23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博士表示,“PVC尤其是电石法PVC工艺属于典型的高耗能行业,每生产一吨PVC,至少需要消耗1.5吨电石,而生产一吨电石,通常需要3500度以上电力资源。”

  姜鑫民透露,国家敢于采取差别电价等非常严厉的管制手段,就是希望电石法PVC行业加速洗牌,进而为实现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创造条件。“无论采取电价提价措施,还是随后接踵而出的汞污染排放限制以及其他节能减排措施的要求,都说明中国府对电石法PVC的严打格局已经成型。” (记者 任鹏宇)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