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参股创投基金 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证券频道

政府参股创投基金 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0年07月21日 13:48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北京市政府参股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暨首批4只总规模达到10亿元的创投基金步入实质运作阶段。对于市场普遍担心的政府“越位”现象,纳斯达克前首代徐光勋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不让政府的参与演变为干预,我们可以借鉴金融危机后美国高盛管理救市资金的方式。

  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

  据了解,首批20只创业投资基金中,北京市在电子信息、新能源和环保、生物医药、高技术服务业等领域发起设立4只总规模达到10亿元的创业投资基金。

  《证券日报》记者致电盈富泰克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我们代表国家发改委出资占20%,这一批在北京成立4只基金,每只基金出资5000万元。北京市工程咨询公司代表北京市政府出资,比例与我们一样。全国其他地方也有这种基金设立。”北京纵横合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焉兆雷经理对记者说:“这样类似的基金,苏州市政府做的比较好,当地政府与国内知名创投软银赛富合作,对苏州产业园、软件园等发挥积极作用,其中优质企业得到先期投资,快速成长发展起来。”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处处长费翔表示,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运用政府手段,来推进创投发展、创新创业企业的发展,进一步转变政府的投资方式,对高新高技术企业扶植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知识密集度高,发展空间大,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如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高技术产业的分量非常重要。北京市工程咨询公司总经理郭俊峰表示,我们受发改委委托在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库,我们是牵线人,为项目对接服务。

  据了解,“资金池”里创投基金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北京市要求参股设立的试点基金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导向,基金规模的80%投资于具有鲜明产业特点领域;基金规模的70%投资于北京地区,重点支持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发展;基金规模的60%投资于早中期企业,投资阶段为初创期、成长期未上市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去年3月,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有了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如今,正好一年时间,各种渠道,包括信用体系、投融资体系等金融创新正在中关村发展壮大着。今年4月,在中关村,有着将近两万家的科技型企业,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新创办3000家的速度增长着。区内的144家上市公司中,在国内上市的有85家,其中中小板20家,创业板19家,还有100家企业参与中关村股权代办转让系统。

  焉兆雷指出:“这种政府引导基金有利有弊,利是可以利用投资机构的独到的眼光,投资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弊是行政效能低,如果政府干预投资机构决策,投的项目可能不绝对是市场看好的,而且,这样的基金有区域性限制。”

  转变政府角色

  对于基金的管理,北京市工程咨询公司总经理郭俊峰表示,我们不会越位,乱点鸳鸯谱。按市场化原则运作,政府不干预基金的独立运作。现在政府很多基金逐渐有顺畅的渠道进入VC、PE,包括我们的养老基金、社保基金等。全国人大常委、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强调:“相关资金应该谨慎操作,注意投资是否适当和投资的理性监管问题。”

  纳斯达克前首代徐光勋对《证券日报》记者说:“政府参与增加了基金的稳定性、可靠性。但不应过度参与管理,应交给专业人士。可是具体落实时,或者人事安排上总有不和谐声音,如非专业人士参与,国外也有类似情况,但不明显。”

  “国内宏观上框架未完全打破,摆脱计划的影响,纯粹的市场化做不到,这样导致不能迅速、准确地按市场规律办事,如果关系理不顺,决策就慢。”

  徐光勋指出:“如何打消国内基金及外资基金的疑虑,不让政府的参与演变为干预,发挥其积极作用,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方式。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后,政府批了第一批7400亿救市资金,这些钱交给高盛管理,政府不出面管理。因此,寻找一个规范、有实力、有人才储备的国内券商做这类基金的管理工作,附加条件是重大事件向政府通报一下。目前,中国符合条件的机构还比较少,我们应培植这样的机构,对稳定市场,增强有效性、透明性有积极意义。” (记者 马玉荣)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