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跌可能已基本排除 中期调整的隐患还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证券频道

股市大跌可能已基本排除 中期调整的隐患还在

2010年08月06日 09:24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天大盘继续震荡调整,上证综指收在10日均线附近,量能表现很好,较前一交易日温和放大。震荡表现出市场的谨慎,但昨天在银行、地产两大权重板块整体调整的情况下,大盘仅以小跌报收,这样的表现已经反映出市场的强势。技术指标上看,大盘超买状况已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虽然还不能完全确定大盘调整已经结束,但大跌的可能已经基本被排除。操作上,激进的投资者可在今天逢震荡择机低吸。

  银行、地产自本周初开始就出现明显的资金流出迹象,一方面是抄底资金获利了结所致,因为过去的一个月,房地产板块的走势明显领先于大盘。另一方面可能是受到了消息面的影响,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待售商品房面积超过1.9亿平方米,这让市场对房地产的刚性需求产生了担忧。此外,银监会继续表示严控房地产信贷,各地方政府开始加紧清缴地款,这都对房地产板块以及银行板块的走势构成直接影响。

  行业方面,我们要认识到,房地产调控政策最严厉的阶段已经过去,“国十一条”基本上囊括了全部,现在不管各部门如何表态,基本上都没有脱离“国十一条”的框架。有媒体报道,银监会建议暂停部分地区第三套房贷,并进行房价下跌50%的压力测试,我们对于消息的可靠性表示怀疑。所以,我们认为房地产板块的下跌更多是技术面在起作用,连续暴跌的可能性不大,银行板块更是如此,加上这两个板块中期业绩预期不错,所以,大家要密切关注这两个板块能否在短线止跌,这对大盘结束短线调整起到决定性作用。

  由于大盘从逼空转向震荡,主力资金开始从进攻防御性板块,如商业、医药、酿酒食品等,尤其是近阶段调整充分的医药股,值得大家重点关注。补涨的机会将在震荡市中突现,当前处在高位的题材品种还是较难把握的。策略上,可选择蓄势充分的成长股,进行波段操作;如果大盘顺利企稳甚至结束调整,则可以选择近阶段主力进入明显的个股,中线持有。

  倍新咨询

  ■观点组合

  ●同花顺坛主 guo698

  中期调整的隐患还在

  虽然周三股市触底回升,但笔者依旧谨慎地认为,中期性质的调整隐患还在。

  最近两天的尾盘跳水暴露出主力的做盘思路,说明回调不是市场内在抛压造成的。因为自5月中旬开始到6月底的下降三角形整理区域,被套的筹码已经完全被解放了,向上有很大一段空间套牢盘很少,那目前这些抛压是谁的?可以肯定不是散户。现在的市场状态,散户都在拼命买进,哪会有那么多集中性的抛盘?即便是短线客的获利回吐,也不会这么集中,更不会这么多。所以,这些抛盘是主力的,且是有预谋有计划的抛售行为,但这种行为不是出货,而是对之前近三周的上涨进行的打压洗盘。

  今日早盘只要不是高开高走,股指就会直接在10日均线下方运行,这对短线来说并不乐观。如果大盘继续惯性下探,将会击破2580-2590点一线的支撑位。大盘想向上,必须有大幅放量配合,根据近日的走势看,可能性较小。因此,对今日走势,笔者认为向下调整的可能性更大。

  ●东方财富博主 图锐

  周三阳线是下跌中继

  当一个超强市场趋势已成的时候,往往难以停下脚步。本周二是尾盘大跳水,从平盘变成大跌;周三则是尾盘大幅反弹,从大跌变成小涨。看起来这两天多空局势完全相反,但实际上盘面出现的大幅波动却指向了一个本质,就是“趋势的改变并非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换句话说,两天的意义都是为了调整,只不过来回的“蹦来蹦去”延缓了这种调整的速率,让还沉浸在上升波段及牛市思维中的资金有憧憬罢了。这样的调整甚至比直接杀跌式的调整或阴跌式的调整更加可怕,会让投资者遭到“两面打耳光”的待遇。

  很多历史走势的例子证明,在收出“转折趋势”性质的阴线之后,后面的一根探底反弹的阳线往往会是“下跌中继”。从昨天早盘的表现来看,这个说法肯定没错,早盘指数的萎靡表现基本证实了周三“下影线”的性质,给多方留下了“想象空间”,又给空方留下了“预期空间”。银行、地产股的领跌更对大盘形成不小的拖累,后市延续调整的可能性更大。

  ●联讯证券

  2600点支撑很重要

  昨天大盘小幅低开后,有过三次“翻红”的冲动,但都是无功而返,这说明在多头力量处于一种稳定性的过程中,做空力量在逐步壮大。但从尾盘股指跳水后又被瞬间拉回来看,虽然最终小幅下跌,但起码能明示,现阶段做空力量还不足以对抗做多一方。

  对于昨天的下跌走势,其实没必要太过担心,小幅震荡调整是对股指击穿2600点后成功被拉回的一种回踩性修复,后市应密切关注2600点的支撑作用。从博弈角度来衡量现在的多空格局,股指有望在2600点处企稳并逐步攀升。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