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上市公司业绩“快速变脸”——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证券频道

警惕上市公司业绩“快速变脸”

2010年08月06日 20:52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有统计数据显示,自去年IPO重启以来到今年7月底,沪深两市共有297家公司完成上市融资。而在297家公司中,竟然有45家的业绩出现快速变脸,占比超过15%,如南国置业中报同比预计下降70%至95%、汉威电子预计下降40%至50%、南都电源预计下降68.2%至70.1%。更荒唐的是,国联水产上市仅一周就发布公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出现亏损,每股收益约-0.05元,同比下降25%-45%。创业板公司上市之后业绩变脸已屡见不鲜,但是像国联水产这样上市仅一周就原形毕露,实属罕见!

  如果是仅仅几家上市公司业绩变脸,这或许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但是超过15%的新股业绩迅速变脸,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怀疑:这些公司上市之初承诺的高速增长与巨大潜力,在挂牌之后都到哪儿去了?为什么在IPO申请材料中描述的美好前景,在现实面前却变得无影无踪?

  笔者以为,之所以出现这么多上市即变脸的可疑案例,一个方面是与证劵机构监管不严、执行不力有关。现在监管机构对报表造假、信息披露不实的处罚几乎是轻描淡写,隔靴搔痒,像江苏三友隐瞒管理层收购长达6年,最终的处罚也不过是公开谴责。前不久,苏州恒久被人举报在“专利”问题上涉嫌造假,有企图蒙混上市的欺诈行为,结果深陷“专利门”的苏州恒久不得不止步于上市前夜。苏州恒久已经过会,在即将上市前夕生此事端,无疑是“不幸”的。但是,市场中的“幸运者”却大有人在,那些通过粉饰业绩或包装造假最终上市成功的股东们可以一夜暴富。即使有些人不是故意铤而走险,至少也是抱着撞大运的心理,以至于不断有人进入造假包装行列——毕竟一旦冒险成功,几亿、几十亿甚至几百亿从天而降,诱惑巨大,利欲熏心。

  实际上,成熟的资本市场对违规者的处罚是相当严厉的,如创维集团原董事局主席涉嫌挪用上市公司资金,遭香港廉政公署拘捕;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原总裁更是因在期货巨亏后抛售股票套现而锒铛入狱,在这严厉的处罚力度下,谁敢轻易造假包装、欺诈上市?

  此外,对包装上市的举荐人也应该进行“打假”,这不仅是对保荐机构与保荐代表人本身负责的需要,更是维护中国资本市场整体利益的需要。如果一旦违反规定,保荐代表人的保荐资格应该被撤销,情节严重的还应该被证券市场禁入。沈国仪

参与互动(0)
【编辑:张艳红】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