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塑“洋垃圾门”暴露行业毒瘤——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证券频道

佛塑“洋垃圾门”暴露行业毒瘤

2010年08月16日 10:4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千吨洋垃圾制造的一次性发泡餐具流入国内市场,而生产商竟然是上市公司占有7成股份的子公司。近日,央视经济频道《消费主张》的报道引起舆论哗然,更引起网民对涉及的上市公司佛塑股份的“口诛笔伐”。14日,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再次作出回应,称一次性餐具产品已经纳入关闭淘汰计划当中,但因“关闭一次性餐具业务需与外方股东进行协商,因而影响了该业务的退出进度”。

  事实上,为了减少白色垃圾,国家已经明令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但目前全国每年生产使用的塑料发泡餐盒仍有近70亿只,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仅出事后的8月10—11日两天,省质监局就在专项执法行动中查获1000多万个此类违规餐盒。有法律人士和业内专家呼吁,不能治标不治本,除了重罚,还应从源头和进出口链条上加强追查、并采取多种执法手段相结合。

  曝光企业“内外有别”惹怒消费者

  8月10日晚,央视经济频道《消费主张》栏目以《垃圾如何变餐具》为题,报道了部分企业用从欧洲等地进口的废旧塑料,加工成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并以每月数亿个的数量流入市场。其中,涉及佛塑股份下属鸿基分公司。

  根据央视调查,佛塑股份用洋垃圾制作餐盒,每个月的产量高达1千吨,相当于每月生产约2亿个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更令人愤怒的是,公司还将内销与出口严格进行区别对待,这些垃圾生产的餐具全部实行内销。

  央视报道称,鸿基分公司采购进出口部的陈跃文承认,公司大部分用于内销的发泡餐具,都是拿那些进口回来的垃圾做的。他甚至表示,一般出口餐具添加的废料都不大,而内销没人管,好糊弄,卖得出去就行。

  据专家介绍,这样的一次性发泡餐盒,装入滚烫的炒粉放置一晚后,会出现泡沫塑料丝,消费者无形中可能就吃进去了,而人体是不会分解这些东西的。中餐高温,多油等特点加剧了有毒物质向身体渗透的力度。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主要原料是聚苯乙烯,在达到65摄氏度的时候,会有一些游离状态的苯乙烯致癌物质释放出来,对人体危害极大。

  “内外有别”这一做法引起舆论哗然,不少网友质疑:“难道国人就该用洋垃圾做的餐盒?是单一企业内外有别,还是监管本身就‘内外有别’?”

   公告涉事厂家违规产品未赢利

  本报记者从佛塑股份网站获悉,该公司就上述报道涉及的有关事项进行了核实,并在8月13日发布了澄清公告。公告称,佛山鸿华聚酯切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华聚酯”)的餐具车间存在涉嫌违规添加再生料生产部分中低档一次性发泡餐具产品的情况。该车间相关设备和产品已于2010年8月10日被佛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查封。

  公告中描述鸿华聚酯是佛塑股份公司持股70%、由鸿基分公司管理的中外合作企业。

  鸿华聚酯的发泡制品(包括一次性餐具和包装用片材)2010年1—6月总产量为2539吨,其中涉嫌违规产品1667吨;2010年1—6月营业收入共为3495万元,其中涉嫌违规产品营业收入2101万元,涉嫌违规产品营业收入占该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2%;2010年1—6月涉嫌违规产品营业利润为-104万元,2010年1—6月佛塑股份营业利润为10482万元。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