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概念疯炒后隐忧渐显 价值回归只是时间问题(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证券频道

锂概念疯炒后隐忧渐显 价值回归只是时间问题(2)

2010年09月02日 10:31 来源:信息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业绩贡献微乎其微概念炒作胜于实际价值

  目前,和锂电池沾亲带故的个股多达40只,在市场热捧锂电池概念的同时,炒作的风险也在日益累积。在纯电动汽车产业刚刚起步的阶段,无论是从技术上看,还是从锂电池业务对上市公司的贡献上看,市场对锂概念的炒作显得有些盲目,而高高在上的股价终将实现价值回归。

  实际上,市场炒作的是与动力锂电池核心材料有关的股份,一些目前尚未以锂电池为主业,或者非动力锂电池的企业,锂电池业务的贡献微乎其微。而国内很多“锂电池概念股”,仅仅也只停留在概念层面上,相关业务尚未产生效益。亿纬锂能便是一例,公司在8月25日发布的中报显示,其与引发市场狂热炒作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业务基本无关,亿纬锂能的核心业务是锂亚电池和锂锰电池,而非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后者甚至只是在调试阶段,根本未形成实际产能。

  即便是已经投产的公司,锂电池业务对公司整体业绩的贡献也非常有限。如生产锂电池电解液的创业板公司新宙邦,2010年上半年此项业务收入约6800万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只有30%,且电解液27%的毛利率也低于公司另一项产品电容器化学品34%的水平。

  此外,部分锂电池概念企业,并未掌握锂电池的核心技术。像盐湖集团,仅仅是“引进开发锂电池技术,从盐液中提取氯化锂”,而目前,具备锂的提炼技术的企业不在少数,如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等。像中信国安,这家老牌的信息技术公司因在青海拥有盐湖卤水资源而备受市场关注。不过,迄今为止公司仅仅能够从卤水中提取基础的工业级碳酸锂,对于高端的电池级碳酸锂刚刚涉足,尚没有大批量生产。业内人士指出,这些企业充其量是资源类企业,并非“高新科技企业”。

  辉立证券指出,非动力锂电池市场目前面对的最大隐忧是,日本和韩国两大生产商松下和三星SDI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正掀起一场减价战,市场估计锂电池今年可能降价20%至25%。像比亚迪的锂电池出货量和销售额已连续三年下降,去年销售额同比下降约35%至25.8亿元人民币,面对来势汹汹的减价战,今年情况更不容乐观。

  从技术上看,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动力锂电池的技术并不成熟。券商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在锂电池材料的生产开发上,只有电解液的技术比较成熟,像六氟磷酸锂等材质,隔膜是锂电池材料中技术壁垒最高,盈利也最高的。目前国内仅4家能够生产普通锂电池隔膜,进口依存度高达80%以上,而干法工艺生产的动力电池隔膜,国内还没能够实现国产化,江苏国泰和多氟多两家公司正在进行中试。华泰证券指出,目前锂电池核心材料仍处于研发阶段,离大规模成熟应用于电动汽车仍有一定距离,国内企业仍需要持续研发,改进工艺,以满足电动汽车对材料的更高要求。

  锂电池炒作尚未退潮稀土永磁概念接棒起飞

  锂电池概念的炒作热情还未冷却,另一种新能源汽车材料——稀土永磁的相关概念股已接棒飙涨。本周一,新能源汽车材料稀土永磁概念毅然冲出,至本周一收盘,宁波韵升、太原刚玉、北矿磁材、横店东磁已连续两日涨停,中科三环、安泰科技等也大幅上涨。昨日,宁波韵升、太原刚玉和北矿磁材股价均创下了新高,7月2日以来,横店东磁累计涨幅109%,于周二创下股价新高。

  此前,市场预计,新能源产业规划将于9月中下旬正式公布,其中,新能源汽车尤其受关注。此外,日前,我国对稀土产业的限制保护,也成为该概念股走强的催化剂。

  多日上涨之后,市场兑现意愿大增,昨日,横店东磁在连续七天上涨后昨日小幅下跌。海通证券分析师王伟表示,国家稀土战略对这些公司影响不大,绝大多数概念股并非将稀土永磁作为主业,在业绩上贡献很小,横店东磁相关人士也表示相同看法。

  分析人士表示,在脱去高科技的光环之后,大量遭遇暴炒的个股将面临价值回归。(记者 詹丽冬)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