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好业绩为何没有好行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证券频道

银行股:好业绩为何没有好行情?

2010年09月03日 14:2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虽然公布了亮丽的好业绩,但上市银行的股价明显缺乏上升动力,和8月以来A股市场的上涨势头也完全脱离。除了停牌的深发展和8月中上市的光大银行没有8月的月数据、无可比较之外,其余14家业绩“璀璨”的中国上市银行,只有宁波银行微涨了0.32%,其他银行股都在跌。

  其中北京银行月跌幅最大,为跌9.31%,银行股整体跌幅平均也达到5.45%。虽然股票的价格波动难以完全和中报业绩挂钩,但在内地上市的16家银行整体估值过低,而它们的中报业绩却处在历史最好水平,这让不少价值投资者难以接受。

  按照中报的数据,5家大银行的PB(市净率)平均为1.58倍,中小股份制银行平均为1.72倍,城商行平均为1.95倍,即使最高的宁波银行也不过2.33倍,这是令人沮丧的估值水平。

  这至少说明,投资人暂时还没有看上内地上市的银行股。若是按照预期理论,市场总是往最坏的方向波动,这种估值和银行业绩背离的现实,还反映了市场对中国银行业未来前景的担忧。

  半年报的数据显示,16家内地上市银行股(8月中上市的光大银行未在上证所正式公布)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约3434亿元。其中工行成了A股市场上最能赚钱的公司,该行上半年的净利润创纪录地达到849.65亿元,增幅为27%。

  然而,我们看到,虽说包括工行在内,今年上半年A股的上市银行在较高拨备的情况下业绩不错(工行拨备覆盖率为189.81%),有一定真实性,但仔细考察这并不是中国银行业的本事了,而应归功于央行的货币政策保证了有可观息差和可观的新增信贷额度。

  在16家上市银行实现的营业收入8307.5亿元中,利息净收入达6559.1亿元,占比高达约80%。而为了刺激经济,今年新增贷款的数额继续保持在历史第二峰值的高度上,这意味着银行所依赖的贷款资产有了保证,因为贷款资产产生了中国上市银行80%的净收入。而有了息差的提高,有贷款资产规模迅速膨胀,银行账面上的利润想不增加都难。

  但息差的提高和贷款资产的增加都是有限度的,不可持续的。

  要看到,央行制定货币政策会有综合的考量。今年以来CPI不断走高,负利率现象已经发生,这种情况下央行即使不马上加息,银行想继续扩大息差几无可能。同时像去年和今年这样的新增贷款情况,也是特殊情况下的政策使然,并且已经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是不可持续的。

  今年上半年工行的信贷投放境内分行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5241亿元,仅增9.9%。这在大型银行中增幅是最低的,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但考虑到去年新增贷款是历史天量,在历史天量的水平上再增9.9%,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工行目前的贷款资产也是历史天量。而这要求银行自身的资本金必须相应增加,才有可能满足对核心资本的监管要求。

  工行公布中报之后,就发行了250亿元的可转换债券补充资本金。而这种情况也引起了管理层的重视,中国国有银行的大股东财政部,就要求其控制中国投资公司的国内子公司——中央汇金公司计划发行一系列债券,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筹集1875亿元人民币,然后注入四大国有控股银行,以改善它们的资本结构。

  但这也是不能持久的,因为大股东的注资,不能从银行间市场筹集资金来补充资本金,这近乎是一种自我循环,可以说依靠贷款资产增长使得利润增长的空间会越来越小。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中国银行业的高额利润得不到市场资金的追捧,是有其道理的。更何况银行赖以赢利的信贷资产,还有成为巨额不良资产的可能——10年前中国的银行就是这么表现的。(陈宁远)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