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今陷“夹缝时间” 五成股民看好节日“红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财经中心

A股今陷“夹缝时间” 五成股民看好节日“红包”

2010年09月27日 09:50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天,沪深股市将迎来中秋节之后的首个交易日,而四天之后又将进入国庆长假。在这个被股民戏称为“夹缝时间”里,受假日情绪影响,市场或又将走出“拉锯”式的震荡行情。不过,中秋节日期间国际市场总体表现较好,会对A股市场形成一定的提振。

  港股美股齐涨

  中秋假期周边股市总体上扬

  中秋假期期间(9月22日-24日)周边股票市场总体表现较好,恒指连续两日上涨并创5个月新高,美股22日、23日虽有回落,但24日大幅收高。日经指数表现不佳,22日、24日连续下跌,欧洲三大股市表现疲弱。

  港股方面,恒生指数22日涨0.21%重返22000点,23日休市,24日再涨0.33%,实现五连阳,创5个月新高。

  美股方面,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周三微跌21点;周四因欧洲与美国经济数据欠佳,使投资者再度担心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道指再跌76点;但周五出现大幅拉升,上涨1.85%,周涨2.4%,迎来半个多世纪以来表现最好的9月份。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期货市场表现强劲,黄金期货再创历史新高,原油期货也创下两个星期以来的最高涨幅。黄金期货自周三开始,连续三日创下历史新高,周五收盘接近于突破每盎司1300美元。原油期货周三小幅下跌0.4%,周四收盘涨0.6%,周五再次上涨近2%,报收于每桶76美元以上,创下两个星期以来的最高涨幅。

  加息传言落空

  人民币升值或助推股市上涨

  中秋节前,市场传言节日期间央行会宣布加息,节后传言落空,投资者的忧虑情绪或有所缓解,而经过连续多个交易日的回调,市场对利空因素已有部分消化。市场短期走势将获得一定的支撑。

  而中秋节日期间国际市场总体表现较好,也无疑会对A股市场带来正面影响,尤其国际期货不断走高对金属、能源股形成一定的提振。

  东兴吴骏分析认为,中秋假期里大宗商品等价格的涨势喜人,说明全球的通胀行情正在进一步加速。在黄金,铜等大宗商品冲击历史高点的刺激下,A股相关个股也将会有好的表现。有色板块前期的躁动其实是一种预演,虽然部分有色股短期调整,但中长期依然是相当有潜力。分析师特别指出,下半年一向是亚洲国家黄金消费的旺季,因此,对于金价中长期的走势依然看好。

  从消息面上看,中秋休市期间,人民币升值问题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热钱转为流入,节后资金偏松。人民币升值对股市影响属正面。从2007年牛市经验看,人民币升值以及升值预期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从而推动股市上涨。另一方面,升值又对相关板块形成实实在在的利好,比如航空、造纸等。央行此前公布的8月份外汇占款数据显示,8月我国新增外汇占款达2430亿元人民币,连续第二个月回升,并创出4个月来的新高。

  调控风声日紧

  金融地产板块仍将拖累大盘

  不过,市场人士指出,人民币升值本来对金融地产板块是利好,但此次升值与上次不同,现在房地产调控压力很大,在强力宏观调控之下,楼价仍然高居不下,社会舆论对房地产调控成果不满意,市场预期房地产将有新一轮调控,房地产板块难有大涨机会。而银行股与房地产是一对兄弟。本轮人民币升值对金融地产的利好程度将大大弱于上一轮。升值利好不像2007年那么强烈。

  尽管决策层目前尚无“二轮调控”具体新政出台,但本报前天报道的“两部委联查二套房贷”,或为今后调控政策做准备,加上“地方版”调控细则陆续出台,调控风声日益趋紧。此外,房产税迟迟不出,成为了悬在楼市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日前有消息称,节后将推出房产税,这一消息说明市场对房产税出台的预期继续升温。

  综合来看,金融地产板块虽然估值较低,目前银行股的估值相当上证指数1600多点的水平,但在调控的大背景下,市场上的“巨头”银行、地产仍受到政策的重压,其疲弱走势在短期之内很难发生改变。由于金融地产占两市权重超过六成,它们未来仍将拖累大盘。

  交易热情下降

  两假“夹缝时间” 难拿红包

  本周,在中秋之后国庆之前,沪深两市仅有四个交易日,这段时间被部分股民称为“夹缝时间”。从交易情绪来看,“夹缝”行情恐难有太大作为。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