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一旦爆发 A股胜算几成?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货币战争一旦爆发 A股胜算几成?

2010年10月11日 16:03 来源:华商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闻背景:从“十一”之前美联储对“通胀偏低”的状况发布预警,到10月8日在华盛顿举行的西方七国(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落幕,“货币战争”这个词汇突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日本疯狂打压本国汇率的一系列举措出台,世界各国开始枕戈待旦筹划应对新一轮的汇率大战。

  《货币战争》这本书几年前曾经风靡一时,虽然并不是被很多人认可,但“货币战争”这个词语却流行了起来。

  眼下,涉及中国、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大国之间的一场汇率博弈,让“货币战争”这四个字再次走进了经济界人物的视线。

  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战”

  新一轮汇率博弈:美元指数从9月10日至今一度下跌7%左右;日本直接入市打压日元,之后又采取降息;欧元区也流露出干预汇率的念头

  “金融危机美元诡异升值”后的新一轮汇率博弈,其背景仍然是经济强国的实体经济需求。大通证券许鹏介绍,虽然金融危机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连续出台刺激经济政策,但发达经济体的复苏程度显然难以和新兴经济体相比,而且还存在二次探底风险。

  美国就业数据的持续疲软,导致实体经济压迫美联储进一步刺激经济,实际上自9月下旬以来,无论美国经济数据和股市好坏,美元都持续走软。美元指数从9月10日至今一度下跌7%左右,这是因为市场已经达成预期,美联储将在11月份召开的议息会上进一步加大国债和其他证券的购买力度,也就是进一步量化宽松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美联储的这一做法引发了一个连锁反应。日本挺不住了,由于日元在9月份出现快速升值,严重打击日本出口进而伤及实体经济,日本政府顾不得市场规则,挺身入市打压日元,之后又采取降息,出台5万亿日元刺激经济方案等手段。日本的这一做法给国际市场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干扰,投资者自然将目光投向欧元国家,欧元近期节节上扬(一个月内欧元兑美元上涨9%)已经让欧元区几大核心国家焦头烂额,并流露出干预汇率的念头。

  “汇率博弈”的担忧就此产生,因为美国、欧盟、日本是当今世界发达经济体的代表。如果美国真的做出进一步量化宽松的决定,等于刺激日本做进一步打压本国货币的动作,这又将进一步刺激做出打压欧元的决定,这就可能形成发达经济体之间的“竞争性货币贬值”,大家都要打压本国汇率为本国出口赢得机会。这种汇率博弈一旦展开,很有可能演化成一场货币战争。

  银河证券分析师佟圣勇认为,由于预期发达经济体将向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已经开始新一轮的上涨。但这种预期最终能否演变成发达经济体之间“竞相贬值本国货币”尚存在不确定性。因为从根本上讲,虽然故意贬值本国货币可以起到保护本国贸易的作用,但如果几大经济体展开贬值竞赛,一起打压汇率,容易出现局面失控的状况,给本就脆弱的全球经济增加新的风险,变得对谁都没有好处。

  日本先下手为强之后,美国、欧盟目前实际上处在比较尴尬的境地,在处理本国货币的量化宽松问题上会适可而止,以免进一步刺激对方。预计在11月份美联储的议息会上,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方案肯定会有,但应变得较有节制性,避免刺激其他经济体跟风贬值,欧盟所做的反应也应适可而止。最终,形成一个为期几个月的短期汇率博弈,或者说,只会形成一次“货币战役”,而非货币战争。

  亚洲国家的新难题

  受迫于西方压力:除了日本之外,亚洲国家和地区货币汇率都在不断地上扬,韩元、泰铢、印尼盾、新加坡元和马来西亚林吉特均在被动走高

  发达经济体忙着琢磨怎么贬值本国货币,新兴经济体则面临另一种难题。包括中国在内,亚洲除了日本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汇率都在不断地上扬。韩元、泰铢、印度尼西亚盾、新加坡元和马来西亚林吉特均走强。

  佟圣勇介绍,一方面,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为了振作本国经济,增强出口,不遗余力地压迫新兴市场的货币升值,以达到他们所认为的贸易均衡。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恢复较为迅速,经济二次探底的危险系数小于发达经济体,因此新兴经济体如澳大利亚、印度等已经开始升息,这就使得国际市场中的大量流动性冲入这些新兴经济体的市场,使得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货币面临数量化的升值需求。我国目前同样面临着两方面的压力,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的不断走高就是在这一压迫下的现象。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