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募太多 创业板遭“圈钱板”诟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超募太多 创业板遭“圈钱板”诟病

2010年10月12日 14:53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钱没花了。”小品《不差钱》中的经典台词“经典”地描述了创业板出生前后该板公司的不同心境。

  为高新企业打通融资渠道,使他们获得后续发展的资金,本是创业板设立的初衷。然而,在高价发行导致的巨额超募现象下,创业板企业纷纷一夜暴富,如何花钱反而成为了他们当下棘手的难题。

  超募成常态多圈550多亿

  创业板已成为一些公司一夜暴富的摇篮,有统计显示,目前已上市的123家创业板公司实际募集资金已高达841.32亿元,平均每家公司募资6.84亿元。

  高价发行是创业板公司的常态,这就意味着公司可从市场“圈”走更多的资金。据了解,123家创业板公司首发募集资金规模原本只有287.59亿元,但实际超募了553.73亿元,是应募资金的近两倍。

  事实上,创业板自其出生之日起就已开始“超重”,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全部为超体重“巨婴”,合计融资额达155亿元;随后,陆续上市的“同门兄弟”均有过之而无不及,三四只个股的融资规模便可超过50亿元,如4月30日上市的国民技术、数字政通等4只个股,合计融资59.30亿元。此外,碧水源、奥克股份、南都电源等首发融资额皆在20亿元以上。

  而比起A股其他板块,创业板的发行市盈率也是一直高高在上,123只创业板个股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65倍,远超中小板新股的51倍和主板新股的38倍,发行市盈率超过60倍的个股超过70只,占比逾57%,股价已明显高于自身价值。

  超募巨资成不可承受之重

  从到处找钱一下子过渡到有钱无处花,这种落差让不少创业板公司还真有点不适应。统计显示,目前创业板超募比例在一倍以上的个股超过了100只,占比达85%以上。其中,国民技术、碧水源、奥克股份、汇川技术等均比预期多拿了超过15亿元的资金。

  对于轻松得来的超募巨资,很多创业板公司反而陷入了迷茫,这也是市场对其所诟病的理由之一。一位行业研究员就指出:“他们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的资金,上市之后一下子多出了几亿元甚至十几亿元,很难想到恰当的投资方案。”

  事实证明,将超募资金用来偿还银行债务、买房、买车的层出不穷,还有的公司干脆放在银行账户里吃利息。如宝德股份,就将超募资金存入银行,其利息收入占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的34%。

  最新数据表明,123家创业板公司的550多亿元超募资金中,仅有110亿元公布了使用计划,占比仅20%,这其中大部分动向还是“暂时补充流动资金”。

  相比较看来,北京的创业板公司超募金额均排在板块前列,如碧水源、数码视讯、万邦达等。

  谁是超募圈钱的幕后操手

  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谢太峰认为,导致创业板上市公司普遍超募资金的原因很多。一是上市公司本身缺乏正确的融资理念,其表现就是一些公司往往只具有强烈的追求高发行市盈率和尽可能扩大融资规模的内在冲动,而缺乏为投资者创造最大回报的经营理念。二是现行规定的不尽合理催生了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的动机。由于所谓高成长性的推动,创业板新股发行普遍赢得了较高的发行市盈率和发行价。三是发行审核把关和后续的监管不严。如果在发行审核环节严格把关,创业板公司超募资金的现象或许不会如此普遍。

  具体来看,保荐机构的缺位管理是创业板企业追求高发行价、坐拥巨额超募资金的外因,而作为企业内在的关键人,创业团队和企业高管对财富效应的态度,则是超募的内因所在,“未来上市公司潜在的退市风险和经营压力,还不如在发行时一次性融资越多越好,财富兑现后,还可以去运作新的项目”。这不排除是一些创业板公司高管的想法。记者 王丹

参与互动(0)
【编辑:郭嘉】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