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泰重组遭否 注入资产疑为“鸡肋”惹非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威尔泰重组遭否 注入资产疑为“鸡肋”惹非议

2010年10月15日 09:59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0月13日,威尔泰宣布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未能在股东大会上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赞同票,该方案当场遭到了否决。

  而投资者更为关心的是,重组为何未能通过?威尔泰是否还有继续注入该资产的计划?

  中小股东不看好此次重组?

  因筹划重大资产购买暨关联交易事项,2010年9月14日起停牌的威尔泰9月27日公布了具体交易方案。威尔泰控股股东紫江集团拟将其持有的紫江国贸55%的股份以44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威尔泰,威尔泰以自有资金(非前次募集资金)支付上述股权转让价款,紫江集团持有威尔泰39.11%股份,是威尔泰的第一大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威尔泰的主营业务是智能型现场仪表-压力变送器、电磁流量计、温度变送器及工业自动化系统。而紫江国贸主要从事进出口业务及咨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贸易代理和产品代理的业务格局和以进口业务为主的业务形态。

  威尔泰表示,此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形成仪器仪表制造和国贸贸易双主业的局面,公司将以两块业务并重,充分发挥两块业务的现有优势。然而,事实上,这恐怕只是威尔泰部分股东的想法。10月13日,当威尔泰宣布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时,未能在股东大会上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赞同票,该方案当场被否决。

  公司公告显示,由于关联股东回避了所有议案的表决,参与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表决的股东及股东代表246人,代表股份826.3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13.25%。在《关于公司重大资产购买暨关联交易方案的议案》等议案的表决中,同意、反对、弃权的比例分别为59.43%、40.43%、0.14%。由于议案未能通过三分之二以上赞同票,股东大会上涉及重大资产重组等五项议案均遭否决。

  有知情人士指出,投反对票的股东是由于注入资产盈利能力不强,再加上溢价过高,不看好此次重组。

  对于重组遭否的原因,威尔泰董秘殷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小股东有表决的权利,不清楚为何不同意这次重组方案。而对于是否还会继续注入该资产,殷骏仍旧表示不是很清楚,公司还没有进一步的方案和考虑。截至昨日收盘,威尔泰收于15.80元,跌幅为3.95%。

  重组早被质疑为“鸡肋”?

  早在9月27日,停牌将近半个月的威尔泰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时,很多投资者就质疑此次重组为“鸡肋”。

  尽管紫江集团对紫江国贸的盈利能力作出承诺:其未来四年的净利润将达到1267.75万元,1168.85万元,1279.05万元和1330.67万元,若任一年度未达标,将差额部分以现金方式支付给威尔泰。而威尔泰近三年净利润则分别为1078.72万元,856.33万元和774.84万元。

  威尔泰认为,通过收购紫江国贸,有望令威尔泰的业绩大幅提升。此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借助紫江国贸的海外渠道优势,大力开拓现有产品的出口业务。

  记者了解到,紫江国贸成长性欠佳,并且将大幅拖累公司的毛利率。

  公告显示,紫江国贸2010年~2013年净利润预测数分别为1267.75万元,1168.85万元,1279.05万元,1330.67万元。由此可见,紫江国贸未来3年的净利润几乎没有增长,2011年净利润预测数还有所下滑。同时,与贸易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比较,紫江国贸的毛利率与销售利润率也远低于外贸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有数据显示,贸易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为8.86%,而紫江国贸仅为4.91%;贸易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销售利润率为1.92%,紫江国贸仅为0.94%。

  事实上,此次收购完成后,威尔泰的毛利率与销售利润率将会进一步降低。数据表明,收购前,公司的毛利率为39.96%,销售利润率为6.82%,净资产收益率为4.44%。

  而收购后,公司毛利率将大幅降至8.84%,销售利润率也仅为1.05%,而净资产收益率则提高至5.46%。

  此外,还有公开数据显示,2008年、2009年和2010年1-7月,紫江国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69亿元、9.05亿元和5.2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33万元、525万元和852万元。

  因此,有业内人士指出,紫江国贸的业绩并不稳定,且盈利能力也不突出,

  但是,对于投资者以及市场人士对紫江国贸以及资产重组的质疑,殷骏表示,紫江国贸主要从事进出口业务及咨询,其进口业务还是可以的,近几年的盈利能力也有所提升,根据审计情况,公司盈利情况不错。( 李春莲)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