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迎来发展期关注四个细分行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医疗器械行业迎来发展期关注四个细分行业

2010年10月22日 09:2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2006年新医改启动后,医疗器械行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多元化战略诉求、激烈的行业竞争和资本力量成为行业整合的催化剂,在行业内生特性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集中度提升和多元化发展趋势形成。中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将通过兼并收购,推动行业走向集中。在综合化和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将涌现更多的细分市场龙头,并且催生未来的行业巨头。

  四个细分行业潜力大

  产业升级里大势所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将从传统制造模式走向高科技发展之路。

  制造加工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基础,经过积累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产品体系,并在中低端产品领域建立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正在积极进行技术升级,争取内需市场和外部产业转移机遇。产品质量、技术结构方面的提升使得中国企业在监护、医学影像设备、临床实验室设备和微创介入治疗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创新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心电生理仪器、人工关节等将是下一步占领的制高点。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将维持快速增长。全球医疗器械行业成长性优于药品市场,未来将维持10%~15%的复合增速。虽然发达国家占据了78%的市场份额,然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正经历着快速的成长,依靠成本优势和研发积累提升产业链地位。不断增加的医疗费用支出、日益提升的消费能力和健康意识将是推动行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给行业发展注入额外动力,成为释放需求和打开未来潜在空间的诱发力量。资源配置再平衡、升级换代以及产业转移等内外部动力相互交织,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20%~30%。

  医疗器械各细分行业发展情况各异,我们依次推荐家庭器械、心血管介入、骨科器械和高质耗材四个细分行业。进口替代、潜在需求释放和消费升级带动上述四个细分行业高速稳定增长,未来几年行业年复合增速分别达25%、24%、21%和20%。此外,感控灭菌领域竞争激烈,虽有政策带动行业龙头企业快速成长,但远期效果有待观察。医学影像行业增速缓慢,新兴市场出口和升级换代或迎来长期曙光。

  先发企业有望成龙头

  在整合发展时期,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将面临三种发展格局选择。一是专注细分市场,成就细分龙头;二是通过并购扩张,成为综合巨头;三是借助科技优势,实现医电一体化。多元化发展、积极进行整合扩张的企业更有希望成为赢家。迈瑞医疗、威高股份、鱼跃医疗、乐普医疗已经通过合资、并购走向多元化,成为整合的领跑者。微创医疗、康辉医疗、创生医疗、九安医疗、阳普医疗、新华医疗则是细分领域的佼佼者。万东医疗虽只专注于一个细分领域,但背后承载了华润集团对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预期。

  A股关注五类公司

  公司方面,主要推荐康辉医疗、创生控股、威高股份、鱼跃医疗和新华医疗。同时关注心脏支架降价压力明朗化之后乐普医疗的交易性机会。

  骨科器械:将复制心脏支架发展之路。骨科行业未来将形成与心血管支架行业类似的本土企业多极格局。2009年~2015年本土骨科行业年复合增速21%。代表上市公司:康辉医疗、创生控股和威高股份。

  心血管介入:2006年~2008年完成进口替代,2009年~2012年享受行业稳定增长,年复合增速24%,将围绕心血管领域进行产业链延伸和多元化发展。代表公司:乐普医疗、微创医疗和威高股份。

  高质耗材:进口替代和消费升级带动高质耗材整体维持20%以上增长,血液透析成为行业新亮点。结合血液透析服务,未来透析耗材将迎来爆发性增长。代表公司:威高股份和阳普医疗。

  医学影像:长期曙光初现。政府采购锐减和一次性配置特征拉低行业增速,影像企业面临战略转型。新兴市场出口、国内升级换代和整体解决方案将成为行业恢复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未来几年国内市场年复合增速10%,发达国家市场年复合增速低于2%,新兴市场年复合增速7%~9%。代表公司:迈瑞医疗和万东医疗。

  家庭器械:消费升级和二三线市场需求释放将拉动家庭医疗器械行业持续高速增长。强势OTC渠道成为行业竞争的制高点和主要壁垒;优势渠道搭载新品放量成为家庭医疗器械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看点。未来几年行业年复合增速25%~30%。代表公司:鱼跃医疗和九安医疗。

  感控灭菌: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和新版GMP改造带动政策性配置需求上升;基础灭菌设备升级换代又迎来行业整体稳定发展。未来几年行业年复合增速15%~20%。代表公司:新华医疗。

  中金公司

参与互动(0)
【编辑:贾亦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