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需求增加 炒作风险预期不定导致碱价上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下游需求增加 炒作风险预期不定导致碱价上涨

2010年10月22日 13:54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期,沪深两市的概念板块可以说是轮番上阵,在有色、银行、煤炭之后又轮到了氯碱化工类股票的“发飙”。

  10月21日,在沪深两市振荡整理之下,碱业股票氯碱化工(600618)以及青岛碱业(600229)在早市开盘后不久就迅速封在涨停板上。这一变化导致市场对化工碱业股票的大力支撑的原因是什么呢?现阶段的化工纯碱业又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呢?

  价格近期上涨

  提升股票价格

  实际上,纯碱化工业前期一直处在一个低迷的状态下,“而近期,由于纯碱价格大涨,提升了股票的表现。”银河证券市场分析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七、八月份全国纯碱产量大幅下降,而国内纯碱价格由于供需矛盾突出而导致价格在两个月内大涨五成。

  纯碱化工业的供需矛盾,实际上由来已久。在九月份之前,由于纯碱化工业的下游企业是冶金、玻璃、化工等行业。“尤其在今年,工信部发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19家玻璃企业列于其中。这造成市场的恐慌和观望情绪加重,导致了碱业的价格低迷状态。”该分析人士表示。

  这也表现在青岛碱业(600229)10月11日,发布的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告中。公司预计2010年1-9月将亏损,预计亏损额为9700万元左右。而2009年同期公司的亏损是9862.9万元。算上2009年亏损2.23亿元,两年时间内,公司的亏损金额超出3亿元。

  来自中国化工产品网的数据显示,10月15日,青岛碱业纯碱价格上调150元/吨,轻质碱出厂价格1750元/吨,重质碱出厂价格1800元/吨,纯碱装置开工在9成左右。而这一价格自年初以来,大部分时间都低位徘徊在1200元/吨左右。

  纯碱进入9月份之后,价格有所上涨,主要是“前期下游玻璃、氧化铝等企业开工率的提高,国内纯碱市场开始走出低谷逐步升温,形成了一个量价齐升的态势,局部地区甚至出现缺货现象。”

  产能过剩

  需求矛盾仍存在

  从青岛碱业的季报中看出,国内纯碱企业除青海地区厂家外,鲜有盈利,多在成本线附近徘徊。有市场人士表示,这是由于市场需求增速低于产能扩张。可以说是碱业面临的最大挑战。而其余的,由于下游产品价格上升有限,以及基础能源、劳动力等价格都会对成本带来压力,氯碱化工行业利润将有可能处于近几年低位,甚至亏损。

  据统计,今年我国纯碱产能将在上年2400万吨的基础上新增300万吨。

  青岛碱业曾表示,三季度亏损原因是受公司主导产品纯碱、尿素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影响,公司纯碱、尿素产品销售价格持续走低,导致报告期亏损。

  上述分析人士认为,与此同时,纯碱行业的行情也不很明朗。特别是,“虽然短期形成了需求,但长期来看,进入8月,国内各纯碱企业检修期陆续结束,行业产能逐步再次释放,供应总量出现递增现象”,与此同时,要对下游企业市场需求层面进行挑战,能否消化掉增加的产能,缓解供需矛盾,关键看下游企业的需求。“所以,不排除行情再次出现震荡的可能。”

  据了解,随着下游玻璃、氧化铝等行业的近期走暖,需求有所加大,但其销售价格并未因此而出现大幅提升。因此,纯碱的提涨势必增大了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一些玻璃企业已开始减产,部分氧化铝企业也出现降低纯碱的需求而增加对烧碱的采购量,形成了对纯碱市场持续上升的阻力。

  行情炒作

  风险预期不确定

  而近期纯碱行情的快速上涨,“炒作因素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就会让下游企业为备货而加大库存,形成企业后续采购的“休眠期”,再次加大造成短期供需失衡态势。

  加之纯碱企业开工率提高,下游企业观望抵制高价等消极因素也将随之而生。因此,调整的风险也就会随之增大,须警惕给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

  然而,海通证券认为,决定行业能否走向景气周期的关键性因素还是与未来宏观经济的走向密切相关。并且纯碱价格维持强势的局面短期很难改变,从纯碱的成本结构来看,主要的成本来自于原盐、煤炭、天然气、石灰石等资源。

  纯碱具有资源品属性。在目前国际范围内资源、能源价格上涨的预期下,纯碱价格的上涨不是孤立的。而纯碱作为基础化工原料,需求广泛,其需求随宏观经济的复苏将有所增加。经过了漫长的去库存阶段,国际范围内有大量的补库存需求,从世界两大纯碱生产国中国及美国的出口来看,全球纯碱的需求正在逐渐回升;在底部徘徊许久的纯碱价格将有望逐步回升。 ( 郑大红)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