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资本市场可装“热钱”到底该“筑池何处”?

2010年11月09日 07:52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针对入境“热钱”,中国可采取总量对冲的措施。也就是说,短期投机性资金如果流入,通过这一措施把它放进“池子”里,而不会任之泛滥到整个中国实体经济中去。等它需撤退时,将其从“池子”里放出,让它走。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资本异常流动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那么,这个容纳短期投资性外汇资金的池子,究竟是个怎样的“池子”呢?到底该“筑池何处”?市场猜测主要有两种可能的措施:一是引导进入资本市场,二是央行用货币政策等手段吸收对冲。

  首先,将热钱“筑池”资本市场是否可行?

  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管理层如何应对热钱流入,目前已经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本周,10月份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将陆续公布。对于CPI这一数据,目前市场普遍认为可能会再创新高。因此,在通胀压力增强的背景下,当前阶段行情演进的关键点不在于如何升值,而在于加息和紧缩的节奏。

  为了应对持续的通胀和资本流入压力,业界更多的认为,央行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思路重点将着力流动性管理,同时特别强调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这意味着,如果美元贬值加速,大宗商品加速上升,将导致国内更严厉的调控,即所谓的“跷跷板”效应。因此,在调控预期增强的情况下,如果A股市场作为吸纳流动性的池子,对市场的流动性还是会产生较为积极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监管层今年以来多次提到要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从发达国家来看,发展初期靠银行,中后期靠资本市场。同时,我们也看到,发达市场间直接融资比例大概为1:1,而我国去年直接融资比重还不到20%,这一比例显然是大大的低于发达市场。

  因此,如果能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利用股市来吸纳流动性,看似未尝不可。

  其次,央行用货币政策等手段吸收对冲,这种“筑池”方式是否可行?如果可行,又该如何去做?是否会是通过发行央票等方式,将这部分钱集中起来?

  上面这种方法,看似可行,但有业内人士却坦言“往往比较困难”。

  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与近期历次报告相比,这是央行首次作出“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的表述。这一表述的背后,或许也正体现出央行政策更加侧重考虑管理通胀与流动性压力。

  本月初,美联储宣布了新一轮量化宽松方案,量化宽松政策必将导致美元贬值,因此,跨境资金流入包括中国在内新兴市场的趋势更加明显。对于美国量化宽松会引发外资流入,还是应该要加强流动性管理,引导信贷适度增长。

  “池子”到底会以何种方式实现,我们目前并不知道;现在到底有多少热钱流入,目前看来也还是难以摸底。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在不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的情况下,到底该“筑池何处”,这应该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赤择远)

参与互动(0)
【编辑:郭嘉】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