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中资券商香港扩张提速 等待小QFII放行

2010年11月10日 09:15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专家指出,小QFII开闸后中资在港券商渠道能力较差的局面将有所改观

  市场传言将在十一前后出台的小QFII暂无了下文,但中资券商则加快了拓展香港市场的步伐。

  近日,长江证券公告称监管部门已批准其设立长江证券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而就在上月底,光大证券公告称将以自有资金出资港币2亿元设立光大证券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根据证监会11月5日公示的最新证券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今年5月以来,共有4家券商递交了设立香港子公司的申请,这四家券商为长江证券、光大证券、银河证券和中投证券,目前都已得到批复。数据显示,包括中金公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招商证券等在内的13家内地券商已经在香港设立了分公司。此外,中资商业银行也纷纷在港成立了证券公司,如中银国际、建银国际等。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多家券商也显示出增资香港子公司的动向,如中信证券8月决定对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增资4亿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作为内地券商进军国际市场桥头堡的香港市场,今后此类活动将更加频繁。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军香港的中资券商,在经过十几年耕耘后,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与外资投行、香港本地券商三分天下。而海通证券收购香港本地券商大福证券,更是开创了内地券商收购香港本地券商的先河,随着增资、新设和兼并的逐渐展开,中资券商在港“地盘”不断扩大。

  不过,虽是在港经营,但在港券商却一直收入来源单一。以扎根香港十余年的国泰君安为例,在其过去三年的业务构成中经纪业务占到70%左右,2009年,国泰君安香港经纪业务收入排名38位,市场份额为0.55%。另外,在其客户组成中,93%的客户具有中国内地背景。

  投行方面,近年来全面介入香港IPO项目的中资券商,已逐步打破外资投行垄断的格局。据统计,去年香港证券市场IPO承销金额和总融资金额排名前15的投行中,中信证券国际、中银国际、中金公司均榜上有名。不过,在港中资券商的业务领域主要是内地企业在港IPO项目,很少涉及海外上市项目。

  “正是由于看好市场对外融资的需求和小QFII的推出,券商近期增资、申请设立香港分公司的步伐在不断加快”招商证券(香港)分析师于大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很多内地企业希望通过香港市场进行IPO。

  对于在港设立分支机构的内地券商来说,小QFII或将成为其未来重点开拓的新业务。

  早前曾有消息透露海通证券、中信证券等实力较大、开展资管业务的在港中资券商将成为小QFII开闸后首批试点。中信证券国际行政总裁殷可上周在接受港媒采访时表示,只要监管机构正式核准小QFII,中信证券国际将在短期内跟上。

  不过,目前大部分中资券商在香港的盈利主要来自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对业绩的贡献微乎其微。香港某银行系中资券商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透露:“目前在港中资券商的资管规模普遍偏小。比如,国元证券(香港)今年上半年资管业务的利润还不到100万,而另一方面,与本地券商相比,中资在港券商渠道能力较差。而小QFII开闸后这一局面将有所改观”。不过,她认为由于首批额度预期较小,加上中资券商在港认可度不高,因此小QFII在短时间内不会给券商业绩有大的影响,目前机构投资者对小QFII的态度相对冷淡。 记者 吴婷婷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