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大象搅局市场观望情绪浓重 A股近期还有一跳?

2010年11月16日 09:03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强势涨停,而下跌的个股仅281只。

  个股方面,工商银行一度下跌超过4.5%,但在13时55分后开始了急速拉升,收盘上涨6.84%,振幅达11.32%,成交额达到42.95亿元,成交额位居沪深两市之首,而工商银行的急速拉升也带领了银行板块的集体上涨,并带领上证综指翻红。据同花顺软件测算,工商银行昨日为上证综指贡献了16点。

  国元证券分析师黄硕盘后表示,大盘虽翻红但市场方寸大乱,是因为超级大蓝筹在使坏。先是中石油上周五搅乱了市场的正常调整步伐,昨日又轮到工商银行。大蓝筹股如此乱动,实非大盘之福。

  暴跌过后:考验市场心理承受能力

  经历了上周五的暴跌过后,昨日股指虽有小幅反弹,但在暴跌中信心大为受损的多方显然难以大有作为。暴跌过后小幅反弹,到底是下跌的中继还是反弹开始的信号,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而在市场人士看来,要想判断这一趋势,还得从本轮下跌的源头开始。

  从消息面上看,上周五的暴跌中,有两大传言值得投资者关注:一是股票交易印花税将上调;二是源自高盛“加息卖股”的报告。在这些传言的冲击下,市场的心理底线受到严重冲击,这或许是暴跌中被追责最多的几个原因。关于上调印花税的传言,财政部已经做出了明确的澄清;而高盛的报告,更不可能会造成如此大的威力。

  尽管不少人到现在仍然将引发本轮下跌的原罪归结于上述谣传,但在分析人士看来,本轮调整的真实原因显然不在谣言本身。因为如果仅仅只是谣言引发的暴跌,那么在暴跌过后,一旦谣言得到澄清,股指极可能会出现报复性的长阳大反弹。但实际上这种反弹并未在昨日出现,因此本轮调整的内在原因绝不是谣传所致。从昨日盘面表现不难看出,尽管最后股指收红,但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两市股指都处于绿盘状态,上证综指盘中一度下跌了近46点,期待中的大幅反弹并未出现。

  调控频繁:货币政策出现紧缩迹象

  货币政策的变化可以说是大盘走势的风向标,本轮暴跌也不排除投资者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所引起的恐慌。央行在一个月内连出“组合拳”,先是10月11日对四大国有银行及招商、民生两家股份制银行实行差别化“提存” 50个基点;随后,10月20日央行3年内首次上调存贷款利率,11月10日央行正式宣布年内第四次“提存”,冻结资金逾3300亿元,同时上周通过发行央票净回笼资金300亿元,而前一周仅回笼5亿元。

  而此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时间点恰好选择在10月份经济数据公布的前夜,不少市场人士认为,随后公布的CPI数据为4.4%,如果和此前维持在3%相比,10月份通胀压力持续上行,央行政策意图和针对性一目了然,货币政策已经明确由宽松转向紧缩。

  “当前还不能判断货币政策已经转为紧缩,只能说有了紧缩的迹象,并没有尘埃落定。市场一直处于紧缩预期中,央行却行动迟缓,只是轻描淡写地实施了一些政策调控,以至于市场摸不着下一步政策的走势,投资者情绪不稳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表示。他解释道,央行也处于“两难”境地,抑制通胀压力需要使用从紧的政策,但同时也会放缓经济增速,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同时,国内已经进入“加息周期”也使市场投资者不敢轻举妄动。如果想控制通胀,首当其冲就是收紧货币和加息,可以适度降低老百姓对通胀的恐慌。从历史情况看,加息初期的股市一般都会呈现震荡筑底的态势。吕随启表示,目前的形势来看,不管是机构还是散户仓位都不会太满,市场普遍存在恐慌情绪,上行动力不足,未来大盘应该会在2900-3000点这一区间震荡。

  商品期货:宽松流动性恐一去不返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从10月份开始的国内股市这轮涨势正是源自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而上周五的股市下跌也与大宗商品暴跌有所关联。在外盘暴跌的影响下,国内商品期货市场橡胶、棉花、白糖、塑料、PTA等品种都跌至跌停板,恐慌情绪也蔓延至股市,上证综指失守3000点重要心理关口,出现5%以上的巨大跌幅。

  最近一段时间,商品期货与股市之间的联系正日益密切,商品期货走势仅影响股市相关板块的情形已成为过去。自去年以来,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全球流动性的异常宽裕让商品期货市场和股市经常出现同涨同跌的“联动行情”。

  事实上,期货市场和股市都是风险投资市场,两者的分析工具、投资群体有重叠之处。随着股指期货的上市,更多的股市资金转入期市,使得原来期货与股票两市场不怎么太相关的市场行情发生了同向行为。在分析人士看来,上周五股市和期市的暴跌,主要是市场对流动性还能充裕多久产生了怀疑;同时,美元指数连续数日反弹也令大宗商品回落,并给股市带来一定压力。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