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天下无贼?重组停牌前神秘资金“秒杀”扫货(5)

2010年11月29日 09:47 来源:上海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过往案例

  ●时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事件:据不确定内幕信息买卖股票也算违法

  美国的德州海湾硫磺公司内幕交易案虽然发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但是证券监管史上打击内幕交易的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美国德州海湾硫磺公司在探矿过程中,发布的新闻稿内容含糊,而公司知情人士纷纷买入股票和期权,在股价从17.375美元飙升到58.25美元中牟利。

  美国地区巡回法院和最高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们立即买进股票的事实,足以证明探矿消息能够影响投资者的决策,所以应当视为“重要事实”。被告将这些事实告诉自己亲友的行为也是违法的。公司内部人员在依重要事实行事前,必须确信该事实已经切实被公众知晓。

  这个案例确立了内幕信息的基本特征——“重大性”和“非公开性”,而信息本身具体内容的确定性与否,并非构成内幕信息的必要条件。只要信息本身“重大性”和“非公开性”的特征确定,就属于内幕信息,内幕人据此买卖相关股票,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内幕交易法律责任。

  ●时间:2009年事件:日本跨国内幕交易案嫌疑人被捕

  2009年,东京证券交易所二板上市的投资公司J.Bridge前董事长野田英孝涉嫌在公司宣布业绩下滑的消息前,利用其在新加坡开设的证券交易账户进行内幕交易,违反了日本《证券交易法》。东京地方检察厅特搜部随后逮捕了野田,这是日本出现的首例跨国股票内幕交易案。

  据了解,野田在消息公布前抛出共计7万股J.Bridge公司股票,套现约6500万日元,同时避免了约2000万日元的损失。

  ●时间:1995年事件:被告无证据反驳可推定内幕交易

  1995年,IBM的一位女秘书在为上司复印材料时获悉IBM即将收购莲花软件公司的内幕信息,并且将这一消息告诉其丈夫,其丈夫又转告朋友。美国证交会查清共有25人借助这一内幕信息在股票交易中获利130万美元。最终大部分被告提出妥协和解,部分被告因为罚金太高而导致个人破产,最后4名被告被判有罪。

  由于内幕交易越来越隐秘,导致收集内幕交易的直接证据很困难。部分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士使用第三方账户交易,或将内幕信息泄露给亲友获利。美国证交会因此实行逻辑推定方式,如果被告提不出有力的证据反驳,那么审判者就可推定内幕交易存在。( 丁艳芳)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