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年报高送转 锁定三大板块

2010年12月05日 08:53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A股市场接连迎来了两个红火的业绩潮后,高送转的种子已经被悄然埋下,目前对于年报有望高送转个股挖掘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考虑到对于货币紧缩担忧,本文着眼于受政策鼓励的新兴产业,结合“十二五”规划寻找有可能送转的标的。

  良好业绩为高送转埋伏笔

  数据显示,上市公司业绩较好的年头高比例送转的公司数目相对较多,而2010年前三季度业绩分别达到6年来峰值,对此我们认为,三个季度的优异表现将为年报亮丽登场做好充分的铺垫。结合已公布的2010年四季度业绩预告,今年年报值得期盼,而良好业绩底蕴则有望使高送转题材迅速升温。

  创业、中小板成高送转高发区

  一般而言,年报高送转股多具五高特征:高成长性、高公积金、高未分配利润、高净资产和高现金流,还有“一小”,流通盘以小盘为主。从以往经验看,高送转股往往集中于次新中小盘股。据统计,中小板与创业板是去年年报高送转股的主力军,几乎占据近一半份额,且这些个股都是细分行业龙头。2009年度共有202只个股实施高送转,其中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占了约55%。而当年刚上市不足半年的创业板公司,就有相当多公司推出了高送转。由此可见,创业板公司,特别是其中的次新股、上市至今还未分配的公司,其高分配的概率最大,选择范围相对较确定。

  战略新兴产业 或收获超额收益

  历年数据证实,实施高比例送转的公司家底都比较出色,而且利润来源必须是主营业务,不是依靠投资收益,只有业绩好、成长性高才会有较大高送转预期。对于满足高比例送转公司的基本条件总结如下:1、盈利能力良好,并且净资产值高的公司有送股和分红的潜力。一般来说,每股净资产大于8 元的公司具有高比例送转的实力;2、拥有充足的资本公积金,一般来说,每股公积金大于5 元,不小于2元的公司具有较强的股本扩张潜力;3、近年基本无高比例送配,每股未分配利润高有助于公司实施送转。上市最近两年没有大比例送配,未分配利润不断滚存的上市公司送股可能性较大。4、每股业绩在0.50元以上,总股本控制在3亿股以下;流通盘最好不超过5000万股。一般来说,每股未分配利润大于1.5元的公司具有较强股本扩张潜力。考虑到当前择股以2010年3季度报表为主,四季度的业绩尚且不能体现,同时满足高净资本、高公积金和高未分配利润条件的公司数量有限。因此,除以上择股参数以外,我们还将净资本、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之合做主要参考标准。

  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前提下,我们更倾向于受政策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首先,主业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公司能够获得超预期成长,业绩有所保证。其次,在通胀压力之下,市场对政策进入加息周期有所顾虑,而新兴战略产业可以适当分散政策调整带来的风险。三季度新兴产业类个股得益于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照明板块的收入业绩增幅靠前,超越了总体A股的增速。

  节能环保产业:在经济结构转型和提倡绿色GDP的时代,环保行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三废处理,新节能环保逐渐形成一个更宽泛的新兴产业,如建筑节能、垃圾发电、节能元器件、绿色节能照明及合同能源管理等。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对于加快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公司主业涉及航空装备、卫星及其应用产业、高铁、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新材料产业:新材料几乎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被称为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奠基石。国家“十二五”规划为新材料行业发展确定了5大方向,而新材料的细分应用行业达到10个以上,涉及上市公司近百家。

  新能源汽车: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处于起步前期,政府采取了政策指引与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价值链已经从电池业务延伸至电气系统、整车以及上游资源领域。

  新能源产业:从新能源产业看,绿色新能源技术发展和产业化是解决能源危机、优化能源结构的根本出路,光能、核能和风能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会,相关设备和技术供应商也有望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聚焦在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等范畴,涉及到3G、地球空间信息产业、三网融合与物联网等板块。

  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草案确定了生物医药发展的重点包括基因药物、蛋白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生物农业包括生物种业、生物农药、生物疫苗(生物兽药)、生物饲料和生物肥料等几大领域。⊙华泰证券研究所 陈慧琴 徐天竹 王东辉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