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基金考核“新招”:前11个月业绩定绩效?

2010年12月06日 14:2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0年的行情已经进入了最后一个月,不少来自公募基金行业的人士已经开始流露出对年终奖的期待。不过,根据来自一线的信息,与以往业绩衡量不同,一些基金公司可能会以前11个月的业绩和排名作为考核基金经理的依据,这与通常以全年业绩作为考核指标,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优点不少

  “对于基金经理业绩考核来说,合理的考核周期是关键。”上海地区某“银行系”基金负责人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尽管基金行业一直将中长期业绩考核作为主要依据,但在现实操作中,评估基金经理尤其是偏股方向的基金经理业绩,还是不得不以一年的时间段里的表现作为考核周期。“如果用前11个月的业绩作为考核周期,可能是考虑到了各种冲击成本的因素。”

  根据以往经验,凡是到重要时间点时,不少基金公司主观上和客观上都存在处理净值的微妙心理。道理也非常简单,在目前散户化结构相对突出的A股市场上,基金业绩仍然是基金行业招徕普通投资者的主要手段。“如果在排名方面名落孙山,会极大影响基金公司的整体形象。”某基金公司销售部门负责人表示,出于上述原因,一些公司旗下产品的业绩总是会在季度末、半年末和全年末出现“异动”。

  面对市场本身的压力,部分基金公司对每年最后一个月的业绩倍加关注,其中,来自买方机构的因素不可不察。根据了解,一方面,每年年底时,基金公司方面出于对维护自身形象的考虑而“修饰”基金净值。另一方面,来自买方机构的指令,也非常受基金公司高度关注。

  此外,资金庞大的买方机构会在年底前充分考虑到结账因素,即在年底前赎回部分基金产品,使得资金重新回到账面上,并等到来年将资金重新“放出去”。这样就给基金市场构成了一定的冲击成本。同时,部分买方机构出于税务规划的通盘考虑,会在年底前催促基金公司方面分红,以便在“落袋为安”的同时兼顾避税。如此,也会对基金操作产生影响。所以,为了满足买方机构的需求,一些基金公司可能采用部分手段,如减仓、修正净值等做法,以便挽留住这些对基金规模意义重大的“客户”。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上述情况会对基金业绩构成影响,且往往在最后一个月内完成,因此,基金产品最后一个月的表现可能隐含着非基金经理操作能力之外的或有因素。因此,“用前11个月的业绩作为基金经理的考核,有其内在原因。”一家基金公司的机构业务部负责人认为,通过合理的业绩考核机制安排,也可以挽留住那些优秀基金经理。

  薪酬考核临变

  南方地区某负责人的介绍,他所在的公司对基金经理的绩效基本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基金经理的日常工资,二是每年根据基金经理排名情况的奖金。一般情况下,基金经理的年终奖在整个收入中占比最大。“对于一位公募基金经理来说,他既要考虑到在整个行业的业绩排名,也要考虑在公司内部的基金经理之间的排名。”他认为,这种考核机制所产生的后果是,基金经理考虑最多的是“相对排名”,因此会在特定的时间点上对基金净值发挥“作用”。同时,收入结构也决定了基金经理可能更加倾向于短期化。

  因此,在公司内部薪酬体系上,上述人士表示考虑最多的是,调高日常工资在整个收入结构中的占比,以规避年终奖对于基金经理的诱惑。(谢潞锦)

参与互动(0)
【编辑:郭嘉】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