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2004年中国资本市场一幕: 扳倒“庄家”德隆(2)

2010年12月06日 14: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惊弓之鸟

  在大多数人看来,德隆之衰败早有因果注定。

  上市公司2004年年度报告期,上演了一场与德隆有关的“黄牌大战”,多家公司被会计师出示非标意见。当时参与德隆旗下一家上市公司的一位注册会计师告诉记者:“德隆风波的多米诺效应,从审计角度来看,表现为当时的非标意见争相而出。新疆屯河、合金投资、天山股份等等均未能幸免。甚至让人有一种错觉,仿佛德隆的烂账是一夜之间突然出现的一样。”

  新疆屯河因对外担保的可收回性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并还有不少逾期借款,被出具保留带强调事项段的审计意见;合金投资也因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事项被出具同样的审计意见;天山股份被出具保留意见亦是因为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事项,此外公司在德恒证券、恒信证券、金新信托的委托理财情况的资本金、收益及可收回资金均无法确认。

  纷沓而来的会计师非标意见足以体现当时德隆系断裂的现金流。当时就有人这么说,以‘圈钱’闻名的德隆,最终倒在了钱上面。

  “最后,压断德隆资金链条的,也只不过几个亿。”原金新信托并购部经理王松奇也认为最后的问题出在钱上,“其实,我们在2001年就已经感觉到这种隐患了。当时我们提出多套方案,现在想来,实施其中任何一套方案都可以缓解甚至解决当时困局。很可惜,德隆高层一直到2003年才意识到抛售一部分资产解决资金链的问题。那个时候已经太晚了。”

  外界往往将2004年4月中旬德隆老三股的崩盘视为“德隆系”崩塌的开端,其实在德隆内部的人看来,德隆对于危机早有预料。王世渝告诉记者:“德隆危机始于2001年;三年来,德隆一方面继续发展,一方面应对危机,希望能卸下包袱。”

  王世渝提到当时的一个小细节足以体现出整个“德隆系”绷紧的神经。2004年3月间,距离德隆危机爆发前一个月左右,王世渝在办公室发现楼下有警察在走动,一会儿便越聚越多,把源深路路口堵住。当时,德隆的危机已是“内紧外松”,因此王世渝担心会不会马上冲进来一群警察抓人。正当他紧张地观察局势时,一连串高档轿车驶到大门口,原来是一个非洲国家的总统被安排来德隆考察、参观。

  带血的教训

  美国Innoprise基金高级顾问吴向宏则表示,中国的民营企业应该从“德隆系”事件中学会风险评估。他表示:“金融操作的一个铁律是:金融工具杠杆效应越大,对应的风险也越高。”无论德隆设立多少家中间公司,变换多少手法,只要报有以一博多的念头,就必然面临更大的风险。“德隆是否曾对自己的扩张风险成本进行过金融意义上的评估呢?从最终的结局上看,大概是没有。”

  吴向宏表示,德隆模式说白了就是用金融杠杆来以小搏大。但我国企业普遍缺乏财务预警、风险防范和危机处理机制。除德隆外,近年来国内多桩出现重大变故的企业案例都证实了这一点。回顾德隆衰亡的过程,以及长期以来德隆虽然危机日益深重但却迟迟犹豫不决的处理过程,更能让人们认识到这一点。

  如今,德隆“旧臣”仍活跃在资本市场领域。王世渝离开德隆后成为中国工商联之光彩49集团主要筹建人之一,又任上海瑞思房产董事长;德隆国际战略投资部总经理虞留海如今已是德尔塔增值股权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湘火炬总裁聂新勇成立上海鑫联,所投资的碧水源、新筑股份、明阳风电也纷纷实现上市。张国玺、王松奇、张万军、丁光平等人均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大展拳脚。

  也许,离开德隆之后,在德隆的那段教训是他们人生的重要财富。  ⊙记者 魏梦杰

参与互动(0)
【编辑:贾亦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