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明年业绩增速或放缓 券商预测A股先抑后扬

2010年12月07日 08:0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综合部分券商2011年A股投资策略来看,随着货币政策转为稳健,政策紧缩对股市的压制至少贯穿未来一到两个季度。不过,鉴于目前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尤其是权重蓝筹股的估值接近历史底部,当前经济稳步回升态势较为牢固,明年股市大跌的可能性不大,震荡盘整应是常态,可能先抑后扬。2011年下半年,随着通胀压力的逐步缓解,政策将步入观察期,届时低估值品种有望充当行情先锋。

  A股估值下行空间有限

  货币政策的收紧将持续对股市构成压制,但不管是从A股相对国际市场主要股指的估值水平来看,还是从A股自身的绝对估值水平来看,未来A股整体估值继续下行的空间十分有限。

  按照TTM法(剔除负值)计算,当前全部A股的市盈率为19.06倍,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为15.19倍,基本处于历史估值的底部区域。横向看,在目前国际主要市场中,日本及澳大利亚股市的市盈率相对较高,为19倍左右,美国标普500的市盈率为15倍左右,而俄罗斯股市的市盈率最低,不到9倍。

  A股对国际股市的估值溢价已大幅收窄。渤海证券通过A股与美股估值的历史比较发现,目前A股相对美股的估值溢价率为27%左右,远远低于自1998年以来A股较美股的历史平均溢价率水平70%。在此期间,只在2005年及2008年年底时,该溢价率曾两次接近零值。

  目前,AH股溢价水平也显示出A股估值处于相对低位。当前AH股溢价水平仍在零值左右徘徊,依然处于近三年来的最低水平,尤其是大部分金融类A股相对其H股折价幅度超过20%。A股金融股的估值水平也低于美国金融股的估值水平。中长期来看,尽管国内货币政策收紧会对流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一旦海外二次量宽释放的流动性流入中国,A股估值必然大踏步向前。

  上市公司业绩或增20%

  券商大多认为,在各项经济指标显示国内经济稳步向好的背景下,政策紧缩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有限。券商普遍认为明年上市公司业绩增幅将在20%左右。

  华泰联合证券预计2011年A股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0.5%。自上而下,华泰联合宏观组预测2011年GDP同比增速将较2010年小幅下滑,季节上呈现前低后高,总体保持平稳态势。而历史上A股净利润、GDP增速在2005年后呈现较好的相关性。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收入及利润增长情况也是A股盈利的重要参考指标,预计2011年工业增速将回落至13.5%,季节上呈现前低后高态势。自下而上,华泰联合行业分析师上调机械、煤炭及纺织服装行业的业绩预测,下调电力及医药行业的业绩预测。

  申银万国预计2011年沪深300利润增速将达20%左右,而2010年预计增长30%左右。申万宏观组预计明年我国GDP增速将达9.6%。而沪深300上市公司的总体利润增速和GDP单季同比增速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由此推测2011年全年沪深300的利润增速将在20%左右。

  国金证券预测2011年A股盈利将增长20%左右。从经济基本面来看,2011年经济的主基调是复苏,20%以上的投资增速、17%的出口增速以及18%的零售增长是较为均衡的。

  投资布局先“消费”后“周期”

  在投资策略上,多家券商认为,2011年A股应是先防御后进攻,先配置消费及新兴产业,后配置低估值的周期股。综合多家券商的观点,2011年上证综指核心波动区间大致为2600-4100点。

  申银万国预计,未来12个月上证综指的核心波动区间为2600-3800点,下限对应上证综指2011年12.5倍PE,上限对应上证综指2011年18倍PE。从阶段配置来看,2010年11月到2011年一季度,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继续走弱,从而令A股面临调整压力。出于防御的需求,消费、新兴产业将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同时,随着明年年初“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持续的政策催化有望使新兴产业板块在市场调整中体现出较好的防御性。明年二季度之后,政策逐步进入观察期,政策调控对投资的压制有望下降,且“十二五”项目的逐步启动,也将令投资增速出现明显反弹,届时周期行业板块有望取得超越大盘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装备制造业,包括铁路设备、通信传输设备、输变电设备、重型机械、冶金矿采设备及建筑机械等行业将是全年主题投资的最大受益者。

  招商证券提出,明年上半年先配置消费后配置周期,从消费逐步过渡到周期。在今年年底至明年一季度的行业配置方面,建议从消费、新兴产业、产业升级等高估值领域中选择业绩增长预期有上调、估值仍有空间的子行业及公司。(魏静)

参与互动(0)
【编辑:郭嘉】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