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调整格局暂未改 布局时机已隐现

2010年12月16日 07:3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展望2011年,在经济回稳、业绩增速放缓、流动性下降及产业转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市场很难出现全面上涨的行情。在目前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经济结构调整是十二五规划的关键词,淡化GDP指标、提高增长质量、继续调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将是明年的方向。这其中,经济结构的调整将给市场带来持续性的结构性机会,因而当前市场的震荡调整依然是投资布局的较好时机。我们建议投资者将策略重点放在调整持仓结构上,重点关注新兴产业和消费行业,同时关注低估值行业反弹的机会。

  消费主线值得长线关注

  11月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增长和通胀形势均超出市场预期,在经济企稳态势良好而通胀又持续上行的背景下,央行选择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不动用加息,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加息的预期。尽管目前CPI的涨速趋缓,且预计12月的CPI数据会降至5%以下,但是PMI购进价格指数和PPI的大幅上行反映出未来通胀压力依然较大,故市场依然存在年内加息的可能,短期内政策收紧的幅度将成为影响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

  不过,尽管通胀持续上行,但消费受政策紧缩的影响却较为有限。在2002年以来的经济增长周期中,GDP平均增速为10.76%,同期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为10.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为6.94%。居民收入增速低于经济增速,使得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持续走低,消费能力不够、消费意愿不强,最后导致居民消费支出难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这与国民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相对滞后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有着必然的联系。而要想以“十二五”为契机开启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实现经济的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居民消费需求的提振至关重要。

  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扩大内需战略仍将是重中之重,国家正在积极培育包括信息、旅游、文化、健身、培训、养老、家庭服务等在内的消费热点,未来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引领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包括餐饮旅游、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金融保险、物流信息等发展和享受型服务性消费发展空间广阔。

  在大消费概念中长期发展前景看好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可以逢低配置基础消费类行业,零售、食品饮料以及消费性电子等行业等仍是不错的投资选择。这些行业具有较好的业绩稳定性,在温和通胀的环境下,食品饮料等消费类行业转嫁成本的能力较强,且历史上该行业也通常能够持续获得超额收益。

  深入挖掘新兴产业机会

  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除了由外需向内需转移,另一方面则是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现阶段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正是受到政策的特别优待,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个股成为市场热捧的宠儿。事实上,许多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和行业地位远没有到达稳固的领先地位,对于其业绩增长和业务的快速发展的预期往往是市场的一厢情愿,从而造成了科技股尤其是创业板估值水平的整体高估。

  未来一段时间内,新兴产业相关概念股存在估值调整的压力,结构分化将更加明显,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将在分化中受益,大浪淘沙后真正具有业绩支撑和长期成长性的公司将脱颖而出。现阶段建议进一步关注新兴产业政策的变化和细化,重点布局能够明确受益于转型和调整的行业,并结合业绩情况选择能够具有实质业绩增长的投资标的。我们建议关注新兴电子产业、固废处理行业、激光设备行业、风电核电、中西部基建建材类等一些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相关细分行业龙头公司。

  关注低估值行业的反弹机会

  今年以来,小盘股溢价水平不断走高,11月份小盘股表现继续明显强于大盘蓝筹股,从而令大盘蓝筹股与小盘股的估值差异被再次拉大。纵向来看,家电、银行、汽车、石油石化、保险、工程机械、煤炭等行业的估值仍远低于行业历史平均水平,接近历史估值底部。而这些行业今年普遍取得较好的业绩增速,建议密切关注其景气度的变化和相关政策的预期。

  配置方面,当前家电、非银行金融、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基本面预期逐渐明朗,而估值处于市场底部,建议适时关注这些行业的反弹机会。 □华泰证券研究所 李晶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