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回眸2010:政策调控下的结构性行情 向泡沫宣战

2010年12月26日 14:04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编者按:2010年的市场是结构性牛市,但对于持有大盘股的投资来说,未尝不是结构性熊市。所以,对于2011年,把握好投资方向比预测上证指数恐怕更为重要。而借鉴历史的经验,从过去的投资中得到未来的启迪变得不可或缺。本期的年终特稿,我们从宏观、政策、市场等多个方面梳理和总结2010年相关脉络与细节,并试图为投资者把握好2011年的行情提供有益的思路。

  踩在2010年的尾巴上,回望这一年,它没有2008年宏观经济的跌宕起伏,也没有2009年的单边上扬,更多的是复苏以及复苏的“副产品”——超发货币带来的通胀。

  “一”次加息

  新年钟声即将敲响,如果不出意外,2010年全年仅加息1次。虽然只有一次,但是整个2010年,有关加息的猜测和传闻就从未停止过。年初的主流观点认为央行可能会在二季度加息,某财经媒体一篇《小川先生请加息吧》的文章足以反映当时市场对加息的热盼,4月份CPI达到2.8%更是加剧了对加息的预期。不过,年中加息的预期在国家对房地产的重拳打压下稍微减弱,投资者的关注点从加息转移到“经济是否会出现二次探底”上,市场上也因此喊出了较多“年内可能不会加息”的声音。  

  不过“是药三分毒”,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胀在三季度加剧,尤其是农产品价格的暴涨,“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民众明显感觉到不能承受物价之重,2010年10月19日,也许是过高的通货膨胀终于达到管理层忍耐的极限,也许是彼时央行行长心中的“池子”已经搭建完成,当天晚上央行宣布加息。

  靴子落地股市应声上涨,看来市场没有理解此次加息的重大意义——中国两年来的宽松货币政策也许已经转向了。加息20天后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A股市场终于应声下跌,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货币政策定调“稳健”后,资本市场的认识也更加清晰了。

  至于明年,加息是必然的,多家券商认为明年会加息2~3次,时间可能在2011年前半段。

  “两三”次楼市调控

  在资产价格节节攀升背景下,历次楼市调控都变成了空调。今年4月份以来调控没打下楼价,却先打下了股价。  

  今年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又多又密。密集的调控令固定资产投资大幅缩水。从4月份的数据来看,政策效果可谓立竿见影。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数出现大幅回落,由3月份的4.03万个下降至2.6万个,降幅达到了35%。不过,今年前11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10698亿元,累计增速24.9%,尤其是11月单月,投资增速增长了 29.1%,较上月单月23.7%的增速大幅上升了5.4个百分点(如图3)。

  短期反弹不意味着明年的投资增速同样反弹,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严格执行土地和住房供应向民生领域倾斜的政策,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另一方面,要切实解决各地对房地产调控的认识差异。”该负责人所提到的“认识差异”是经济发展将不再依靠房地产投资拉动,而是转向新兴产业及第三产业。

  “四”——CPI的来年目标?

  2010年宏观经济热词非“通胀”莫属。下半年,在国内外过剩的流动性夹击下,年初制定的3%的CPI目标也一次次被轻易突破。下半年除了6月份的CPI低于3%以外,其余各个月份都超过红线,而四季度的两个月更是达到4.4%和5.1%的高位,12月的数据尚未公布,但超过3%却是板上钉钉。

  国家统计局的口径也随着通胀的加剧一变再变,3月20日,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要实现将全年CPI控制在上涨3%左右的目标难度较大,但在宏观调控作用下能够实现”;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中国仍有可能实现将全年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0%以内的目标”;到公布11月份宏观数据时,盛来运指出,“预计今年全年通胀将略高于3%,但仍处于调控目标范围内。”从这几次发言来看,统计局在这一年可谓无奈。

  似水的流动性吹起一个个泡沫,将把通胀引向何方?从今年来看,导致CPI高涨的主要原因之一来自于人工成本的上升,考虑到“十二五”将“显著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未来人力成本仍有上扬的空间。另外,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也抬高了大宗商品价格,从而导致输入型通货通胀的加剧。因此,多数人认为4%将成为2011年的红线。

  PMI:过“五”已是常态

  2010年PMI指数一直稳稳地运行在50%以上,表明我国经济的整体运行态势还是比较良好。从上图可以看出,虽然4月房地产调控对PMI指数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但从8月份开始,整体回升的良好态势仍在继续,相信明年维持50%以上仍是可以期待的,而维持在5成以上,表明经济的景气度依然向好,中国经济复苏的势头仍然是比较确定的事实。

  “六”次上调存准

  六次上调存准,分别发生在一月、二月、五月、十一月(两次)和十二月(如图3),除此之外,央行还在10月13日对六大商业银行进行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并在12月延长了对它们的“差别对待期”。

  不断地刷新存款准备金率的历史新高,一方面表明央行回收流动性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可见央行在货币政策调控上的谨慎和小心。六次调存准,却只有一次加息,充分印证了央行行长周小川的一句话:“当前经济复苏基础还不牢固,外部仍存在不确定性,不能判断经济已经步入常态。”

  2011年,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的可能性和空间,但存款准备金率越来越高,流动性可能确实是控制住了,但银行的经营却更加举步维艰了。

  “七”大新兴产业

  而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七大新兴产业无疑将是经济“调结构”中的排头兵,在2011年“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对七大新兴产业的振兴政策可能会接踵而至,无论在金融扶持还是减税等财政扶持方面,都值得我们更多的关注,也值得资本市场深入地挖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保“八”已不再是判断我们经济发展是否良好的惟一标准了,更长“久”更健康的发展才是我们在21世纪下一个“十”年里追求的目标。(侯斐)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