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跌20% 半数基金一对多产品正收益——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证券频道

大盘跌20% 半数基金一对多产品正收益

2010年06月13日 11:02 来源:中国经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精选个股,“进可攻,退可守”,是基金公司宣传时刻意强调的专户一对多的突出优势。而《中国经营报》记者从银行渠道和基金业内搜罗的数据显示,自年初至5月底,当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下跌20%时,仍有半数的专户一对多产品获得了正收益,凸显出其绝对收益的优势。

  半数产品获得正收益

  由于一对多的净值并不对外公布,很多客户通过不断在网上发帖询问的方式来比较各家专户的业绩。为此,《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招行等各家银行渠道和基金公司内部搜罗了运作一段时间的一对多业绩呈现给投资者。

  据记者从基金公司内部获得的28只一对多产品的一份业绩成绩单显示,有14只一对多产品实现了正收益。其中,排在前5名的分别为广发主题01、海富通中信创新、广发积极成长、大成光大、中信建投-添富牛1号,其今年以来截止至5月28日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1.438%、7.664%、6.6%、5.95%、5.201%。

  除了上述5只产品外,兴业银行-添富牛2号、广发稳健计划、广发动态、易方达直销、易方达交行、广发积极成长01、易方达工行01、广发行业精选均获得了正收益。而且,其今年收益率超过华夏大盘精选同期0.08%的净值增长率。这说明专户一对多产品还是比较好地把握了年初以来的结构性行情,取得了一定的正收益。

  剩余其他14只出现小幅亏损的一对多产品中,跌幅最大的五只产品分别为南方光大、诺安北斗、嘉实中小、长盛邮储、华夏光大,其本年净值增长率为-10.071%、-8.481%、-7.249%、-7.136%、-6.238%。相比于上证指数同期-18.961%的跌幅和沪深300指数-20.286%的下跌幅度,这些业绩表现相对较差的一对多产品依然跑赢指数10个点左右。

  除了上述数据外,《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招行渠道获得的数据显示,截止至6月9日,该行发行的21只一对多产品中,有11只产品的净值在面值之上,其中业绩最好的是招商基金管理的瑞泰灵活1号,净值为1.1530;业绩最差的为国泰灵活配置,净值为0.916。

  结合记者从各家渠道获得的数据来看,专户一对多运行9月以来,有一半产品的面值仍在净值之上,另一半产品的净值都在0.90以上,亏损幅度在10%以内,其表现稍微好于同期平均跌幅达12.72%的偏股型基金。

  调整时期更抗跌

  与公募基金相比,专户一对多之所以自称“进可攻,退可守”,主要源于其0-100%的仓位设置结构,可以让投资经理的操作更为灵活,有利于其在下跌市场中控制风险。

  数据显示,A股市场的这轮调整开始于4月16日,自这段时间至5月28日,上证指数、沪深300的调整幅度分别为-15.15%和-15.07%,而28只专户一对多产品中,跌幅最小的广发动态净值下跌1.27%,跌幅最大的为嘉实绿色为-13.9%。同期华夏大盘精选的下跌幅度为-7.3%,有21只一对多产品的跌幅要小于华夏大盘精选。

  截止到目前,专户一对多暂不能利用股指期货来规避下行风险,因此,在市场下跌阶段,快速降低仓位成为他们控制风险的主要手段。

  “我们的专户一对多产品在下跌初期就将仓位降到了三成左右,部分规避了下跌的风险。”一家专户业绩表现优异的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认为,专户理财与公募基金的最大不同,就是要追求绝对收益,而且是在安全边际下追求收益。因此,一旦市场出现快速下跌,他们会迅速减仓。

  从统计数据来看,有些专户一对多很好地利用了灵活的优势做波段,既把握住了结构性行情,也很好地规避了市场下跌的风险。例如,中信建投-添富牛1号本年的净值增长率5.201%,在4月16日至5月28日的净值跌幅只有-2.41%。又如净值增长排在前五名的广发主题01和大成光大其下跌幅度也分别只有-4.8%和-4.3%,跌幅只是同期指数的四分之一左右。

  但也有些产品的净值增长率低、下跌时的调整幅度也低,例如华夏直销,本年净值增长率只有-0.97%,但在大盘快速下跌阶段的调整也只有-3.041%。业内人士分析,这类产品通常是中低仓位配置,因此,上涨阶段的收益少,但跌幅也比较小。

  不过,有些专户一对多产品业绩表现比较不理想,不仅上涨阶段的收益少,其在下跌阶段也并不抗跌。例如,南方光大今年净值增长率为-10.071%,调整阶段的净值损失为-8.916%。而诺安北斗和嘉实绿色也属于这类产品,本年净值增长率分别为-8.481%和-0.784%,但在本轮调整中的跌幅却分别高达-10.25%和-13.93%,其跌幅跟同期的股票型基金接近,并没有体现出抗跌的优势。(卢远香)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