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专家:签署ECFA 两岸经贸积极塑造双赢局面——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湾专家:签署ECFA 两岸经贸积极塑造双赢局面

2010年07月05日 09:0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ECFA促进陆资入台

  “ECFA的签署,将使得台湾经济脱胎换骨。”台湾知名财经专家尹启铭表示,“尤其对台湾中小企业帮助非常大,估计受益的中小企业可达2万多家,受益中小企业聘雇员工42.6万人。”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大年表示,依据中经院计算,ECFA签署后,各受益产业所增加的产量、产值,刺激增加出来的就业人口达35万人,但受冲击产业减少8万个就业机会,相互抵消净增加约26.3万人。

  台湾知名律师许文彬表示,两岸签署ECFA之后,可以很好地促进陆资入台。“许多早收清单的项目,其关税降到零,这样台湾输往大陆的商品营业额会大增。大陆相关的业者也会来台参股,或独资设立公司、工厂,生产台湾较有优势的商品以回销大陆。由于课税大幅减免,大陆业者投资台湾产业的意愿必会大增,拓展了台湾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开启了其他国家和地区业者投资台湾的意愿。”许文彬说,“由于两岸的商业投资及商品进出口金额增加,将扩大双方的商业银行业务项目及存放款总量,对于大陆金融机构入台设立分行,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ECFA就好像是高速光缆,把两岸连接起来。让两岸的区域经济整合加快,让台商有更好的选择余地。”台湾空大公共行政系李允杰教授对记者说,未来两岸若签订投资保障协议,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外商到台湾设立据点,把台湾作为前进大陆的优先合作伙伴,这对于台湾的经济提升和就业会有很大的帮助。

  李允杰说,台湾未来的发展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希望台湾成为台商的营运中心,成为亚太经贸的枢纽。“现在来看,通过ECFA就有可能实现。”

  农渔界感谢大陆善意

  对于大陆将台湾的18项农渔产品列入ECFA早收清单,并自明年起分为两年三阶段逐步降为零关税,台湾农渔界人士给予高度肯定。

  “ECFA终于签署了,对台湾渔业来说当然是个好消息,一定会不断带来利多。”台湾杰翔渔业公司董事长特别助理陈宗民表示,去年11月到大陆参加两岸农渔水利合作交流会时,他和许多与会的台湾基层农渔业人士就提出,希望大陆进一步扩大台湾农渔产品准入并给予关税优惠。而今这一期待成为现实。“我们原本主要依赖出口日韩以及欧美,未来有了关税优惠,我们就不必舍近求远,可以扩大进入广阔的大陆市场。”

  岛内知名农经学者、逢甲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杨明宪表示,大陆将香蕉、柳橙与火龙果等岛内容易因生产过剩导致价格崩跌的水果纳入早收清单,表示了十足的善意。让台湾农业界特别是中南部的农民之前担心被冲击的疑虑消除。

  “6月26日,上海台湾农产品交易中心正式开业,我运了3个标准集装箱的台湾水果及农副产品到上海,现在已经卖掉了2/3,这个星期就可以全部卖完。”高雄县农会总干事萧汉俊告诉记者,作为台湾中南部农民兄弟的一分子,已经充分感受大陆的隆情厚谊。“贸易就是有来有往,互利双赢。希望有一天台湾主管部门也能开放进口台湾不生产的农产品,使得台湾民众也可以享用更多大陆的特殊、优质农产品,比如新疆的哈密瓜、香梨。”

  为两岸关系全面发展推波助澜

  后ECFA的两岸关系,也成为岛内关心的话题。“两岸过去签过很多协议,但是程序基本都是交给立法院报审、批准。但是这次ECFA的签订,和过去很不一样,两岸如此重视此协议的签署,以前从来没有过。”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邵宗海说,“ECFA签署以后,可以说,两岸经贸从此走上自主化,意义十分深远。”

  邵宗海具体分析说,在这次的早收清单中,大陆对台湾的免税项目高达500多项,台湾对大陆也有200多项,过去的所谓优惠都是单边的,但是这次ECFA签署是双边的。“而且在审核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的损失最小化,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都在双方的充分考虑中,双方都在积极塑造双赢局面。”

  “过去我们说两岸能有交流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现在还将交流机制化,真正走出一大步。ECFA的签署给两岸未来,签订和平协议等树立了很好的范本。”邵宗海说。

  “签署ECFA的意义,绝非仅止于经济效益或是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而已,它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全面发展,必将起到推波助澜的重大作用。”台湾淡江大学大陆所教授赵春山表示,两岸将因此进入一个新时代,而两岸经贸关系也将从“量变”向“质变”迈进。“因应后ECFA的新情势,两岸都必须运用新思维,来迎接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记者 徐蕾 吴亚明)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