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鬼月普渡”祭典:见证台湾族群融合痕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基隆“鬼月普渡”祭典:见证台湾族群融合痕迹

2010年08月02日 11: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资料图:2007年8月13日,传承一百五十三年的基隆中元祭,当日下午进行俗称“开鬼门”的开龛门仪式,象征“鬼月”到来。图为当年的主祭者——黄姓宗亲会理事长打开龛门门锁。  中新社发 曾嘉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8月2日电 一个俗称“鬼月普渡”的祭典,如何见证台湾族群融合的痕迹?有一百五十六年历史的台湾基隆(鸡笼)中元祭,或许能述说这个故事。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基隆老大公庙秘书许国春说,“清咸丰元年,移民基隆的漳州和泉州人大械斗,双方死伤惨重,死难者骨骸就葬在老大公庙。”为避免冤冤相报的流血复仇,漳泉人士出面调解,每年农历七月,“由十一个字姓轮值主祭,超渡孤魂,并以血缘代替地域,用赛阵头代替流血械斗”,这项号称“古礼不灭、新礼不设”的超渡仪式,成为第一个被列为台湾无形文化遗产的民俗祭典。

  据介绍,每年农历七月初一,轮值的各姓宗亲会开龛门,象征开鬼门,让好兄弟接受阳间一个月的供奉。老大公庙属阴庙,习俗上都过正午才来拜拜。

  此外,鸡笼中元祭里,不仅能看见漳泉和解的故事,就连数百年来的殖民者也不例外。

  鸡笼米雕艺术学会创会导师谢源张表示,“基隆的开拓史里,先后遭西班牙人、荷兰人、法国人以及日本人侵略,由于战争残忍无情,基隆也有不少异国孤魂,我们照样祭拜,特别摆设西洋连桌,这是中元祭特色之一。”

  位在基隆中正路上的法国公墓,埋葬中法战争遗留的法国战士遗骸,每年普渡时,当地里长俞明发等人也会依传统挑担献祭,为法国亡魂准备红酒和法国面包。

  至于鸡笼中元祭的供桌上,依照外国人的饮食习惯与爱好,以看牲、看桌的形式制作各式供品,除了烧鱼、烧鸡、烧猪排等常见牲礼,还有大型的蛋糕船、蛋糕城堡,以及生鱼片、寿司、披萨等各国供品,将外国孤魂都列入普渡的对象,展现台湾人悲天悯人的精神。

参与互动(0)
【编辑:朱鹏英】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