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女生闯厦门:从游客变成住客——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湾女生闯厦门:从游客变成住客

2010年08月10日 14:18 来源:东南网-海峡导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若嘉女士名字里的“嘉”字,来源于她的故乡嘉义市。从小妈妈就在嘉义市政府上班,市府大楼对她而言,也变成像游乐场一样的场所。提起故乡嘉义,若嘉低头想了想,说:“其实有点像厦门。”大学读书时就离开嘉义,十几年来从欧洲辗转东南亚,从东南亚再到大陆各地,最后,若嘉在厦门停了下来。她说自己并不确定是不是会一直留在这里,但“这里离家很近,空气里也总有家的感觉。”或许是厦门太让人有归属感,原本是自由职业者的若嘉,目前已经筹划在本地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铺了。

  从游客变成住客

  来厦门之前,若嘉的上一个居住地是上海。作为台湾人最喜欢的大陆城市,这里风情万种,令人流连。而若嘉告诉记者,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住在旧旧的巷弄里,与寻常市井人家一样,踮着脚进菜市场买菜,操着半生不熟的当地方言与摊贩讨价还价。“要体会一个地方,就应该与当地人生活在一起。繁华的商业区其实哪里都一样,毫无个性可言”。

  而在一次与朋友结伴而行的八闽之旅中,若嘉途经厦门,短暂的一两天旅程之后,她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看看这里的人,讲着跟我一样的话,是不是也有一样的生活”。金融专业背景的若嘉从事自由职业,因此换个地方生活对她而言,比一般人要简单许多。“我提着两个皮箱就来了,然后一住两年。结果发现,走小三通回嘉义看妈妈,很方便。”记者向若嘉介绍了一些南台湾乡亲在海西打拼的故事,若嘉笑说,自己既不是来厦门打拼事业的,也不是来这里寻找爱情,“就是觉得,在厦门生活很舒服”。

  “厦门适合做离岸金融”

  在厦门生活的台湾人很多,不少人拖家带口甚至是一帮生意上的朋友相约来到这里,他们的生活圈也自然以在厦门的台湾人为主。若嘉则是异类。“嘉义人重朋友讲义气是真的,不过我觉得人在哪里,就要融入当地。身在厦门,我就拿自己当厦门人。”于是若嘉如今的朋友,几乎全都来自大陆,她并不喜欢跟老乡“扎堆”。只有今年海峡论坛上嘉义市长黄敏惠在厦门行销嘉义文化、观光时,若嘉才被以前的老同学抓到,跟在厦门的嘉义乡亲们聚了几次。

  若嘉在海外读书时主修金融,也有丰富的金融行业从业经验。因此她对厦门金融行业的发展特别关注,对海西在金融领域“先行先试”颇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在她看来,金融行业业务类型众多,除了积极吸引台资银行落户海西,开设分行之外,培养一些特别的金融业务非常重要。“海西要形成在两岸有影响力的区域金融中心,这个地方除了福州外,就是厦门。”在若嘉看来,厦门要抢跑,可以先行开离岸金融业务,再慢慢打造离岸金融中心。“因为厦门的金融实力没法跟上海这样的地方较量,但是离岸金融恰好不要求很强的经济实力。”若嘉解释说,厦门法律体系比较健全、交通通讯发达,也有比较好的政策优惠,这些刚好就是发展离岸金融的优良条件。

  “店开得好,我就一直在厦门了”

  若嘉颇有浪子情怀,不受工作束缚的她,喜欢四处跑。从2008年春夏来到厦门,至今已有两年多,那么这里究竟是不是她的目的地呢?“哈哈,我想有兴趣开店,就意味着愿意在这个地方生根。”做了这么久自由职业者,在厦门的若嘉,最近终于打算告别“自由”,用开店的方式“束缚”自己。据她解释,开店的打算其实是被厦门的气氛所感染。“厦门那种老城区的氛围特别沉静,好像太阳东升西落对它都没有什么影响。如果有一家店,可以每天坐在那里守着它,感觉很妙。”若嘉说,比起旅游,厦门更适合长居,让人有一门一户去探寻的心情。

  “其实我没什么特别经历。”若嘉对记者强调,自己并不是典型的“南台湾人在海西”,“但是现在也在往这个方向靠拢了。”打算开店的若嘉,虽然还没想好要开一家什么样的店,但是她已经开始进行 “市场调研”了。她花很多的时间去考察不同类型的店铺,餐饮店、咖啡馆、书店……用她的话说,要找到与厦门的城市气质最为契合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开店之后,“我就更像个厦门人了”。若嘉认为,厦门最舒服的地方在于,即使是要为了事业去努力,也能让人保有对舒适生活的热情。(记者 燕子)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