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里的人性:酷爱人性自由(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香港电影里的人性:酷爱人性自由(2)

2010年08月20日 16:1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香港意识

  80年代初期开始进入内地的港台电影,对于内地人来说是有一种异域风情的意味。此时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香港电影有一个重要元素,就是都市感和城市感。因为内地电影有城市题材,但没有城市感。而到了1997年左右,“香港意识”出现也激发了大量的香港电影人。

  香港电影有个“黄金十年”(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说法,这段时期的电影大发展肯定也和大的政治背景有关,可以说香港回归触发了这样一个黄金创作期。80年代中英谈判开始了,但香港人却是被排斥在外的,电影人就抓住了这种感觉。“新浪潮”电影人的一个象征就是对于身份的寻求,对于香港这个城市的留恋和态度。

  《无间道》第二集开头,曾志伟饰演的老大一推开门,镜头里就出现了1997的回归礼花。那个时期的电影里,这样的镜头很多。这样的表达有一种历史感,也有一种荒芜不安的心理。

  这种心理,最典型的便是关锦鹏的《胭脂扣》。小说《胭脂扣》让80年代的读者记忆30年代的香港,藉此创造出香港意识的50年历史。

  殖民地的终结,文化身份的迷失,让港人惊觉历史的虚幻,于是,被历史放逐的香港知识分子,以各自的方式重构着香港的历史,力图给香港文化一个定位。就像香港学者洛枫所说:“由于‘九七’问题的前途困扰,80年代中期以后,香港的社会普遍存在一种焦虑、不安、彷徨无助而又束手无策的氛围,在不满现状、对前景又充满疑惑与恐惧的群众心理下,‘怀旧’变成其中一项纾解压抑、提供慰藉的途径。这种集体的怀旧意向,主要表现在,透过美化和肯定过去的记忆和生活内容,或逃避、或反省、或攻击现实处境的种种缺失,由此,过去的生活片段,无论怎样艰苦,都变成了黄金岁月。”

  香港电影现在的没落和这个也有关系,身份意识不明确了,似乎缺少了文化的根源。

  《岁月神偷》的成功恰恰又印证了这一点。《岁月神偷》里用一个小街区就营造出一个时代老去的印记,老婆婆说有两个儿子,一个巷头,一个巷尾,占据着街区最好的位置。缩影在一个狭小的街区,在那些纯手工的年代,这是好的位置,也有好的象征,在她的年轻时代,以为这样就够了,只是时代变化的太快,他们在不经意间已被狠狠地甩在后面。

  不用科技,没有做作,《岁月神偷》诉说的只是一个发生在香港基层家庭的故事。但面对艰难的生活,在那些小人物的身上却充分体现出了刻苦耐劳、自强不息的香港精神。

  与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等8个奖项的《十月围城》相比,《岁月神偷》虽然只获得了4个奖项,且重量级显然不如前者。但是,从香港观众的口碑来看,他们似乎更加偏爱《岁月神偷》,这部创造了近年来香港本土最好票房成绩的电影因浓浓的港片味道,更像是香港人自己的孩子。

  金像奖主席陈嘉上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电影市场表面繁荣,但是赚钱靠的是市场操作,而不是观众的喜爱。其实,这跟内地的趋势很一致——有些电影票房很好,但是观众不停在骂。对此,香港影人也不乏忧虑,陈嘉上的呼吁很有警示作用:“不要把电影变成‘问题奶粉’,有些人靠着市场发展的机会肥了,瘦了的是我们的文化和优秀的传统。”

  爱自由人格

  然而,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对“香港人的文化精神”做出过解释,怎么看香港文化,它有三个要素:一是金钱,二是娱乐,三是法治。

  在他的眼里,一个名正言顺追求金钱,又理直气壮享受娱乐,又无时无刻不遵循法律的人就是他所认识的文化定义上的“香港人”。

  也许这种说法还不够全面,香港人与其城市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也许我们还是可以从《岁月神偷》中窥知一二。

  上世纪40年代中到50年代初,因为时局动荡,大批手工纯熟的上海裁缝师傅和理发师傅陆续迁移香港,他们所留下的洋服字号在香港叱咤风云50年,而上海发廊曾经更是遍布香港的大街小巷。

  这些新移民和本地街坊融洽相处,晚上坐在一个屋檐下露天吃饭,《岁月神偷》虽然没有用语言将这些邻里之间的友爱说出来,但共同分享好菜等细节之处已经将这种在“都市森林”铁门对铁门的冷漠中逐渐消失的街坊人情味恰到好处的重现了出来。

  看过这部影片的人大概都会明白,原来对于几代的香港人来说,它意味着一种情怀,一种记忆。

  另外,《岁月神偷》还高明地选取了一个小孩子的视角来看待这户位于深水埗的普通家庭在上世纪60年代末的香港社会里所经历的坎坷。这部影片又名《1969太空漫游》,而1969年则是香港社会最黑暗、最动荡的一段时期,在港剧《爱在暴风雨的日子》中也曾经对60年代的动乱时局进行过详尽的描写。官员贪污腐败,警察乱收保护费,医院的护士打针、递水也要收钱,加上大陆文革动荡的波及,香港民众的生活十分艰难。但通过孩子那顶着鱼缸的视线所看到的是一个变形的社会,从这个角度则大大缓解了直面惨淡人生的苦楚,仿佛收保护费可以当做差人逗小孩倒背26个英文字母般的游戏,而失去亲人这件悲伤的事情也在孩子将偷来的夜光杯、米字旗、齐天大圣一一填满“苦海”的行动中得到了最浪漫的化解。哥哥死后下葬在优美静谧的西式墓地,善良的人性始终是那个现实、冷漠、痛苦的年代最美好的事物。

  60年代流行摇滚乐队Monkees的老歌在影片中几度响起,“我想要自由,像那天际飞翔的青鸟……”影片的最后也借着天空中出现的“doublerainbow”来凭吊一个业已消逝的时代。然后,我们在浮躁的空气中再次呼吸到了久违的那种属于香港的感觉,至此一座城市也终于找回了它那被岁月偷走的味道。(刘书艳)

    ----- 港澳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