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农业的启示:发展精致农业,提高附加值——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农业的启示:发展精致农业,提高附加值

2010年08月30日 13:47 来源:湖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作为农业大省,湖南可借鉴台湾经验,加快发展精致农业,以此提升品位,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使精致农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今年8月,我考察了台湾的现代农业,与台湾同胞畅谈湘台农业合作。在考察交流中,我深深感到,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要在农业上突破粗放型、低产出、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思路,可借鉴台湾经验,加快发展精致农业,以此提升品位,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使精致农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着眼“三化”促发展,描绘精致农业画卷

  精致农业是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的成熟模式,以立体化、精细化、高端化为发展主轴。借鉴台湾经验,可从三个方面着力:

  立体开发。台湾农业非常注重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身,聚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立体开发,呈现出“朝阳、无烟、低碳、复合”的业态。我省休闲农业刚刚起步,来势很好,但起点不高。必须理清思路,把发展休闲农业提升到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上来重视,创新发展模式、加强产业引导、坚持规模经营、推进提质增效。

  精细挖掘。我省农产品,以普通、低档、原料型产品居多,优质、高档、专用、深加工产品偏少。因此,我省的农业企业必须确立起“精、深、专”的战略思路和理念,借鉴台湾经验,形成产、学、研各环节共同推进的态势,同时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管理资源,实施深度挖掘,精细开发,形成产业集聚来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

  高端推进。苗栗县卓兰镇是台湾的“水果之乡”,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功能完善的农业服务、健全高效的营销体系、先进适用的科技创新和应用。对于我省来说,要改变专注于增“量”而忽视提“质”的现状,就必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瞄准消费者的高端需求,从较高层次发展农产品生产,实现生产、分级、包装、冷链储运、质量检测、市场营销、质量追溯、技术服务和培训的统一,催生“无毒”农业、有机农业和标准农业,打造具有高辨识度的“湘字号”统一品牌,将湖南的农产品卖到全国、销往世界。因为,只有达到世界高度,得到世界认可,与世界接轨,才能真正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依托“三缘”促交流,铺筑共享、共生、共通桥梁

  要加强湘台农业合作,把台湾发展精致农业的经验学到手,我省必须依托与台湾的“人缘、商缘、文缘”,铺好路,架好桥,加强交流,引进项目,推进合作。

  据不完全统计,在台的湘籍老乡多达50多万人。他们对故乡的发展很关心,热心为湘台经贸合作牵线搭桥。同时,湖南也正在成为台商投资发财的宝地。可以预见,两岸未来在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时期,湘台间的人缘、商缘、文缘一定会愈来愈浓。为促进湘台两地农业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建议着力构筑三大平台:资源要素共享平台、服务体系共生平台、贸易合作共通平台。通过三大平台建设加强湘台两地农民合作创业、共同开拓农产品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出好“三牌”促转型,实现农业发展新跨越

  一场牌局的博弈,高手不仅在乎手中牌的好坏,更注重于出牌的技巧。同理,一地的农业发展,不仅在于静态资源的比拼,更取决于资源配置的博弈。我们湖南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出好“农地”、“飞地”、“洼地”三牌,在发展精致农业的博弈中取胜,从而实现我省农业经济发展新跨越。

  出好“农地”牌。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转,使土地向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实现家庭小规模经营和大市场有效对接,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出好“飞地”牌。“飞地”经济是指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与传统的招商引资概念相比,其特点是由点对点的企业转移变为区对区的产业转移,由单纯的资金承接变为管理与项目的复合承接。目前,台湾在湖南发展“飞地”经济,具有优势互补、成本落差、时机相随等先机,湖南应加快“飞地”载体建设,完备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台湾在我省建设农业主题园区。

  出好“洼地”牌。由于我省和周边省份农业发展具有同质性,要形成独特竞争优势,必须向台湾“借力”,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加快创建新型的农业科技产学研创新体系和农业信息体系,形成科技“洼地”;进一步健全农业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形成管理“洼地”;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产运销网络和营销组织体系,形成营销“洼地”,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湖南的聚集。(作者 欧阳煌 系湖南省财政厅总经济师)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