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闽南语歌手深耕大陆 拟借海西风"红"回台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闽南语歌手深耕大陆 拟借海西风"红"回台湾

2010年08月30日 15:23 来源:东南网-海峡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2010年3月,作为第四届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星选拔赛的评审之一,台湾闽南语歌手王建杰来到福建,在选拔赛上,他遇到了同为评审的台湾著名闽南语歌曲制作人黄大军、欧修智。

  “当时我想两位老师在海西耕耘了这么久,是不是有机会到这边来做一个尝试?”那时王建杰与原来的经纪公司约满,正在思考着自己下一步的音乐路究竟怎么走,而欧修智则在思考另一个问题:

  已经饱和的台湾闽南语市场,究竟还能怎么突破瓶颈?

  闽南语歌曾经的辉煌

  台湾闽南语歌市场从小到大的辉煌,欧修智是亲身经历过的。

  上个世纪90年代,透过商业、媒体的运作,闽南语歌曲从民谣小调摇身一变,成了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这里不得不提到一张专辑,那就是叶启田的《爱拼才会赢》。

  这张专辑自从1988年投放市场后,不只是在台湾流行,更流传到大陆甚至东南亚,并迅速引起听众的共鸣、广泛传唱。如今,在大陆北方非闽南语地区的卡拉OK中,仍然经常能听到这一首歌。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在欧修智看来,当时闽南语乐坛当中,充斥着向上、励志一派的闽南语歌,这正反映了当时台湾经济大起飞的时代背景,所以歌曲一出,马上在台湾各行各业传唱,乡间小镇、车床工作间、海上渔船、公路货卡车……充盈着台湾宝岛,“爱拼才会赢”甚至成为台湾创造经济成就的精神口号。

  而闽南语歌曲在商业市场成功的标志性事件,则是在1992年,闽南语歌后江蕙 《酒后的心声》专辑大卖破百万张,洪一峰、叶启田、李茂山、陈盈洁、蔡秋凤、黄乙玲、龙千玉、张秀卿等众多出色的闽南语歌手、音乐人也不遑多让,推出一批批脍炙人口极具艺术价值和流行价值的经典歌曲,形成了与国语歌曲两虎相争、势均力敌的局面,也使得上世纪90年代的台湾流行音乐真正进入双语并重的生态。

  90年代中后期遭遇瓶颈

  这种辉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却戛然而止了。

  因为在盗版唱片横行之后不久,网络信息时代又开始“跨越式”发展,“随便在电脑上按一个键,就能download(下载)听歌”,歌曲的版权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在这种情况下,不只是闽南语歌坛,包括华语歌坛在内,一张唱片动辄数十万张的荣景顿时不复存在,欧修智说,即使是目前“天后级”的歌手蔡依林、张惠妹,最好成绩也就是3万张左右,其中多少都还有一些水分。

  而制作一张唱片的成本投入,则要包括买歌、编曲、录音、制作、拍MV、宣传等一系列流程,最少的投入也在百万元人民币以上,若是“重磅”歌手向电视台买时段放歌、上节目通告,宣传费用更是动辄上千万,“几乎每做一张唱片,就赔一张唱片”。

  “另一方面,讲闽南语的人口越来越少了。”更让欧修智担心的是,这几年台湾讲闽南语的人口比重越来越少,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中,甚至认为那是只有老年人及中下阶层才会使用的语言,这让传统闽南语歌市场一下子严重“缩水”,变得更加狭隘起来。

  “唱片公司要赚钱,都要靠捧红歌手,让歌手接代言、广告、通告,没有市场,歌手怎么红呢?”欧修智说,以前,台湾2300万人口的市场,就可以养活一堆的闽南语歌手,但市场“缩水”了之后,很多歌手都不得不面临转型或者转行的“瓶颈”时期。

  反向操作或成运作模式

  海西,是欧修智看到的“新出口”。

  “全世界有6000万说闽南语的人口,厦漳泉占了3000万,这个市场比台湾大太多了!”2007年,欧修智和黄大军开始在厦泉两地的闽南语电台开设两档节目。

  欧修智笑着回忆,节目刚开的时候,大家都不是很重视,来的都还是一些“小牌”歌手。但2008年之后,两岸交流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渐渐地,这两档节目变成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台湾闽南语歌手可以通过节目增加曝光度,让更多的大陆民众知道他们,了解他们,所以现在就连很多大牌都要排队来上节目”。

  这几年的潜心经营,让欧修智对两岸闽南语唱片的合作,有了更多的想法,因此王建杰刚提出在大陆发片的想法,两人便一拍即合。

  这张“大陆制造”的唱片,可以称得上是两岸合作的一个“新经典”:专辑不仅收录了王建杰与泉州歌手阿宝共同演唱的歌曲《海口子》,制作方也是两岸共同担任,并选择厦门音像出版社作为发行伙伴,MV的拍摄地点也选在了古城泉州,包括导演、演员、幕后工作人员一并选用泉州本土的团队。

  欧修智说,过去,都是海西的歌迷通过MV看台湾风景,现在,希望“反向操作”将海西美丽的风光带给台湾歌迷,“虽然相隔两地,但生活背景都是一样的,这种文化的交流、音乐的交流,本身就很有意义”。

  欧修智坦言,两岸ECFA的签订,也是他下定决心做这么一次 “反向操作”的定心丸,因为协议签订后,两岸在加强智慧财产保护方面,有了重大的发展,这让他看到了真正有秩的市场,“在台湾,一首红的歌曲,一年光是KTV点歌,就能收到两三百万的版税,我相信将来大陆很快也能这么操作”。

  欧修智信心满满地说,王建杰这张唱片就是一块“试金石”,若能靠这样的“反向操作”“红”回台湾,那么,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闽南语歌手遵循这样的途径,奔赴海西,两岸的闽南语歌,也将迎来一次新的发展。

  这才是让人真正期待的。(记者 许巧娜)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