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台两地旅游产品将升级 台湾游价格降至三四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粤台两地旅游产品将升级 台湾游价格降至三四千

2010年08月31日 16:18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宝岛盛夏,热情似火;粤台交流,乡情如歌。

  8月16日,台北孙中山纪念馆广场彩旗猎猎,锣鼓喧天。2500多名广东游客踏上宝岛,拉开了“台湾·广东周”系列活动之一——“万人游台湾”的序幕,17日,台湾“立法院”通过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18日,湛江湖光岩风景区与台湾南投县日月潭风景区“以湖结盟”正式“联姻”, 粤台两地签署旅游类合作协议11个。

  这一系列举措催生了对粤台旅游交流合作如何逐步深化,两地旅游经济之间的互补性与差异性等话题的思考。

  粤台互为旅游重要客源地,广东组团赴台今年有望突破18万人次

  “粤台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商缘相联,两地旅游产业发展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介绍。

  “广东省是赴台旅游重要的客源地,也是台湾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广东省副省长刘昆告诉记者,台湾自然景观旖旎多姿,台湾人文风物独具魅力,一直是广东游客神往的旅游目的地。去年,广东组团赴台旅游达12.5万人次,约占大陆组团赴台旅游总人次的1/5,预计今年全年将突破18万人次。

  “广东也是台湾人非常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因丰富的旅游资源、人文资源和粤式美食而成为台湾游客十分向往的地方。”台湾观光事务负责人赖瑟珍女士说。

  目前,广东是全国旅游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今年第一季度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6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1至7月,接待过夜游客同比增长了16.24%,其中接待台湾同胞160多万人次。

  台北市进出口商业同业公会的黄俊国表示,广东是台资企业最多、台资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众多台资企业在粤发展,是两地旅游服务业深度交流的基础。

  两地考虑的不仅是市场占有率,重要的是学习对方的执业规范和创意产业

  随着粤台两地旅游交流与互动日益密切,如何看待两地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并实现优势互补?

  “作为目前大陆赴台组团量最大的旅行社,我们考虑的不仅是市场占有率,更重要的是学习对方的行业监管、执业规范和创意产业。”广之旅国际旅游股份公司总裁陈白羽说,台湾游开放两年多,仅广之旅一家就组织省内游客近7万人次赴台,随着航班增多、市场竞争加剧及赴台手续不断简化,台湾游呈现出产品多样化、价格平民化的明显趋势,观光型旅游产品已趋向成熟。

  陈白羽说,要尽量把赴台旅游的机票价格降下来,在服务品质上下功夫。台湾旅游创意产业发达,人情浓郁、巷食小吃令人印象深刻,城市及乡村景观有特色,非常适合开发度假休闲及深度体验式产品。在客群细分上,不仅适合银发老人怀旧之旅,也适合年轻一族的动感休闲。

  “粤台两地开展旅游标准化执业培训、职业教育交流等,也是促进两地旅游发展不可忽视的课题。”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冒超球说。

  “粤台地缘气候相近,人文相亲。在两岸业界共同的推动下,粤台旅游合作应在培育海峡品牌,共享旅游资源,加强经验交流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广东省旅游局副局长王志红说。

  旅游业者对尽早开放赴台个人游充满期待

  “随着ECFA的签署,粤台旅游业者对尽早开放赴台个人游充满了期待。这是粤台旅游交流合作的新平台。”广东长隆集团有限公司市场总经理熊晓杰说。

  江门市旅游局局长周锦新则对粤台两地旅游状况分析说:“以江门为例,囿于政策因素江台两地旅游交流长期处于‘两个单向’状态:一是旅游投资的单向性。主要是台湾商人来江门市投资兴建酒店、食肆开发景点,但兴建的旅游设施档次不高。二是旅游者的单向性。近年来江门市接待的台湾游客与日俱增,去年全市接待台湾游客12万人次,同比增长35.75%。同期江门市赴台湾旅游的人数则很少。”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台湾游逐步走向成熟,不仅目的地越来越多,而且行程越来越丰富。另外,台湾游的产品也越来越多样,“针对今年国庆中秋市场,不少旅行社都推出了系列产品,与常规行程不同,台湾中秋团增设了团圆、祈福等元素。”同时,台湾游的价格也越来越“亲民”,从最初的近万元降至三四千元。(记者 吴冰)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