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小岛牵动两岸军情 两岸有责任共同维护主权(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南海小岛牵动两岸军情 两岸有责任共同维护主权(2)

2010年09月07日 16:52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太平岛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两岸应共守太平岛?

  上述声音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台当局在南海问题上政策逐渐转变的一种反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南海相对平静,台当局对太平岛经营不多。上世纪90 年代早期,台当局开始积极在南海问题上发声,由“行政院”公布《南海政策纲领》等处理南海问题的指导性文件,同时不断重申对南海的主权,但主张以协商方式共同开发南海资源。

  李登辉开始大肆推行“台独” 路线后,努力淡化台湾对南海的 “主权”。在他的压力下,驻守了数十年的台军撤离了太平岛,将该岛交由“海巡署”驻守。

  陈水扁上台后,起初在南海问题上消极对待,后期企图借南海问题谋求台湾政治上的“独立”,太平岛也成为其用来大做文章的工具。2006 年,台当局在岛上修建了一条长约1200 米的跑道。当时媒体分析认为,修建太平岛机场,一方面是为了配合台军反潜能力建设,以对抗大陆军力,另一方面是将两岸紧张局势延伸到南海海域,企图增加国际关注。2008 年2 月,陈水扁登上太平岛,发表《南沙倡议》,妄图推动台湾以“主权国家”身份参与南海多边合作框架。

  马英九执政后,两岸关系持续改善,台当局对南海问题的立场也有所调整,不断重申“中华民国”对南海的主权与共同开发立场。去年年初以来,菲律宾公然将南沙部分岛屿和黄岩岛列为菲国所属岛屿、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的艾哈迈德·巴达维登陆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宣示主权,马英九当局多次表示抗议,并呼吁有关国家搁置争议,通过协商与对话,和平解决南海争端。而台当局对太平岛的未来发展也有了新的规划。据媒体报道,由于太平岛上热带林木茂盛,植物种类丰富,马英九当局有意将该岛建成具有生态旅游特色的“国际和平公园”。

  太平岛在两岸合作中的独特作用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注意。今年3 月,台当局“环保署副署长”邱文彦在“海峡两岸海洋论坛”上表示,“国际和平公园”可以由两岸合作开发,让大陆的专家学者也能上岛进行考察。

  大陆的一些军事专家则认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而且有淡水资源,太平岛可以建成军舰或潜艇的重要补给基地。加上太平岛距离解放军西沙群岛驻军仅 410 海里,如果两岸联手护卫南海的构想得以实现,便可以太平岛为基地更好地保护南海资源。

  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罗援少将在今年“两会” 期间就提出,两岸军人应携手维护中华民族的固有疆域,比如共同协防南海,一旦有事,太平岛上的台军可以给予大陆方面后勤补给便利。今年5 月,曾任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的赵国钧中将对媒体表示:“如果太平岛有难,大陆会出动舰艇去帮助。”

  共护主权面临政治考验

  随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两岸关系发展迎来新契机,双方携手保护海洋环境资源的倡议不断见诸媒体。类似意见认为,经济合作日益加深将为两岸政治乃至军事合作创造良好条件,在南海问题上,双方有着合作的潜力与可能。

  香港《镜报》月刊9 月号发表 “保卫南海主权的战略战术”的封面文章,认为ECFA 的签订和推行提供了两岸合作保卫并开发南海资源的模式和法理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科研室主任彭维学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表示,不少台湾学者已经提出,在目前的环境下,两岸有责任共同维护南海主权。

  尽管如此,有专家指出,两岸现阶段以太平岛为重点,合作维护南海主权还面临着一些实际困难。彭维学对本报记者说,两岸共同维护南海主权的前提是必须建立高度政治互信,此外还必须考虑此事在国际政治方面的影响。他说,两岸要在南海问题上加强合作,尤其是军事合作,台当局肯定会考虑美国的态度,大陆方面也会讨论“会不会引起东盟的恐慌或美国的反弹”。为此,彭维学建议,当前形势下,两岸可先在资源勘探和开发、水文调查、海上搜救等方面开展一些民间合作,为今后深化和扩展合作奠定基础。

  事实上,两岸在联合开发南海方面已经迈开了步伐。2002 年,中海油与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在“对等互惠,不谈主权”的原则下在南海的南日岛盆地联合开发油田。民进党执政时期,这项合作方案一直未予通过,直到2008 年8 月才获得马英九当局批准。2008 年年底,中海油与台湾“中油”再次签署4 项合作协议,计划在南海和非洲肯尼亚的油田进行合作开发。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