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看台湾:台湾民间“香火”的人文能量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大陆人看台湾:台湾民间“香火”的人文能量

2010年09月08日 15: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9月8日电 台湾《旺报》“两岸征文”栏目今日刊载《大陆人看台湾:台湾民间“香火”的人文能量》的文章。作者讲述了他赴台湾新港参加会议之余的经历,文章提及最值得称赞的是有些会议竟邀请小学生参加,而且义工之间聚会不分高低贵贱。同时,新港人热情而有温情的一面,也时常把作者的思绪带回到儿时。

  文章摘录如下:

  屈指算来,我至今已经有7、8次入台的机缘了。除了2000年是作为淡江大学的访问学生外,其它都是赴台参加与信仰相关的会议。因此,对于台湾社会的“香火”种种,自然会有一些很特别的感觉,尤其于我这样的“正港”(正宗)的泉州闽南人而言。

  最近的一次,是今年5月间应台湾东华大学乡土文化研究所与淡南民俗文化研究会邀请,参加新港“妈祖与华人民间信仰”研讨会及“台湾新港奉天宫世界妈祖文化研究暨文献中心”开幕式。

  普天之下的学术会议大同小异,本不值一提,但这次的台湾印象,却多少值得一书。特别是,会议竟邀小学生参加和义工聚会不分身分

  推介本乡本土文化

  至今挥之不去的,则是新港人对乡土文化的强烈推介意识。主办者不爱“全省走透透”,重复去看最好的“自然”,而是带我们走一走带有本地特色的文化空间,像本地宫庙,文化馆,香艺文化园,交趾陶工厂,笨港旧址考古遗迹,跟随白沙屯妈祖“进香绕境”,恭听文昌小学的民乐演出,参观文教基金会的妈祖文化影像展等。套用人类学家费孝通的话说,这大抵是新港人的“文化自觉”,是乡民的小区认同感和自豪感的一种快乐而热闹的展示。

  我起初也相当的困惑,新港人这种让外来人看来有些自恋的表达“文化自尊”的情愫,不免有些故步自封的毛病了。比如,无论是开幕式,还是会议提问,不时都有本地参与者用河洛话(闽南话)来热烈地赞美新港人的热情、善良等等美德,而不会考虑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听得“雾煞煞”的情形。

  唤醒我儿时的旧梦

  至今,我常常在想,对照大陆的广袤和发展的气度,新港充其量只是一个不足挂齿的小乡镇,更不用说她的经济活力和硬竞争力不能和福建晋江、石狮的乡镇相比了。然而,新港,甚至是台湾展示给我这同文同种的“福佬客”最热烈而又温情的一面,恰恰又是沉淀在这些纯粹的、爱恋乡土的点点滴滴之中,特别是在那些自发组织的社群中。

  那份充分感历并大肆表达的本土人文的幸福感和自足感,有时其实是无关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

  她给人的感觉,虽然有点泥土气息,甚至难免有些天然的岛民心态“作鬼作怪”,却非我们平常人的“分别心”所能一较高下。

  我偶尔返回闽南故乡,听到各类机器的轰鸣声,回到北京就难免做一回碎碎的梦,做儿时看戏赶庙会的旧梦,醒来惆怅。新港不过是偶尔唤醒我的昨梦的一剂药引罢了,以致爱屋及乌的难忘,并借此愿意健忘了她的某些“自鸣得意”。而所谓的这些“得意”,毕竟是从爱乡土之中相伴滋生的。对于时常走四方的人来说,只是各地常见的平常与平凡罢了。不过,人要守住故乡常在的平常与平凡,有时很艰难,因而反显得少许珍贵。你我皆然。(陈进国)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