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生得少,老得快 越来越“老”的台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综述:生得少,老得快 越来越“老”的台湾

2010年10月11日 10:21 来源:东南网-海峡导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天(10日),台湾《联合报》刊文指出,台湾是全球“老得最快”的地方。而日前,台湾《今周刊》刊登的一篇专题报道震惊台湾社会,主题就是“500万老人潮席卷台湾”。人口老龄化长期以来都是困扰台湾社会的大问题,而随着时间推移,老人潮的增加速度在不断加快。目前台湾有248万老人,这个数字15年后就将翻番,届时老人将占到台湾总人口数的五分之一强。

  老人潮袭台对台湾社会、经济造成重压。一方面使老人照护、养老压力成为年轻一辈不得不背负的重担,如何应对老人潮也对台湾当局提出了严峻课题。记者采访了与此相关的业者、学者,为读者全方面剖析老人潮对台湾社会带来的各种影响。

  “全世界老得最快的地方”

  今年以来,台 “内政部”发布一系列 “人口海啸”警报,指出目前台湾65岁以上的老人多达248万,占总人口的10.7%。可怕的是,这个数字在15年后,就将倍增为475万。50年后,台湾将有超过一半的人超过60岁,台湾面临的将是“超老龄化社会”。

  台湾“经建会”的报告指出,台湾最大的问题在于“老得太快”。从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占总人口7%)进入超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占20%),日本花了60年,而台湾只用了一半时间。

  形成这波凶猛老人潮的原因,一是台湾近年少子化现象严重,生育率屡创新低;二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婴儿潮”一代正步入暮年,使得台湾老年人口数目迅速增加。在不久的将来,台湾社会每个青壮年就得赡养一位老人,形成沉重的“人口负债”。

  养老压力大 长寿恐成负担

  人口老龄化加速,造成台湾社会家庭形态与经济支出的结构性改变,许多家庭无力照顾老人。据台北市老人基金会的数据,台湾每年被弃养的老人多达两千,许多子女将老人送进老人院之后就“人间蒸发”了。另一方面,与上一代相比,目前台湾的壮年人口面临着少子化与老龄化的“左右夹攻”。如今的白领连孩子都不想生,那么养老只能“自立自强”。

  台湾理财专家林奇芬在自己的书中写道,按照目前台湾的物价水平,如果65岁退休,以还能再活20年计算,每个人至少需要准备1800万新台币的退休金,才能应付退休后的生活。用林奇芬的话说,如果不正视退休规划,“长寿就会变成沉重的生活负担”。

  “长期照护”考验当局智慧

  据台湾“主计处”今年的调查,台湾45到64岁的近600万中高龄人口中,约有33%的人养老金全无着落。这将对台湾当局的养老保障制度产生沉重压力。台湾老人福利联盟秘书长吴玉琴认为,当局的老人政策,只有在选举时不断加码,到了执行层面往往进展缓慢。

  去年,台当局宣布将仿照日本设立 “长期照护保险”,将在今年年底审议。这项制度将派出照护服务人员给以老人居家照护服务,或是补贴部分费用,让老人入住安养机构。另外,台湾不少老年人生活无着落,根本无力缴纳足额的健保费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台 “卫生署”去年提出“住宅逆向抵押贷款”,打算让拥有房屋却缺乏现金的老人,可以将自有房屋抵押给金融机构,以领取养老所需的现金,发挥“以房养老”的效果。而这些计划究竟操作起来成效如何,目前尚不得而知。

  老人潮带来滚滚商机

  日益壮大的老人潮,除了给台湾社会、“政府”带来负担之外,从经济角度看,庞大的老年人口,也为台湾相关行业带来巨大商机。据台湾瑞光健康科技公司董事长应 火军介绍,仅仅是长期照护行业,就包含了慢性医疗、营养保健、心理健康、文化创意等多元产业内涵。而居家式、社区式与机构式三种长照模式,也呼唤专业性的服务提供商。

  台湾第五大老人安养机构、高雄“友爱至尊”老人院的主管高学斌告诉记者,其实在老人潮加速袭台的背景下,台湾的相关服务机构也都面临转型。“我们目前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服务,营运费用是通过其他的经营项目来筹集。”“我们这个行业都很期待‘政府’的长照计划早点实施,这样就是由公家来补贴我们。”在高学斌看来,“只要‘政府’能跟业者有良性的互动,我们还是很看好这个产业的前景。”(记者 燕子)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